“重耳在外則生”,唐甜雖是個半胡女不識高深知識卻也受教於家中行此等策略,軍中她威望不低,城裡行善事收拾人心,除去送湯施粥,冬日送煤米油,還請來戲班免費演戲給城裡百姓觀看等等。
其勢已成,又識本份,哪怕是級白富美的父母也不想輕動她,是為長遠之策也。
老貝說通湟縣事如數家珍,這裡的收入高、飲食好、路好、酒好,民眾本份,社會安定!
他拿出一壺錫制酒壺來,滿滿地呷上一口,遞給老賈。
嗅到酒香,可憐的老賈還是頭一回喝到這麼烈的酒,不禁咳嗽起來,老貝則賊笑不停。
他繼續講通湟縣事,聽得老賈津津有味,忍不住問道:“你們通湟縣還收人不?”
“收,怎麼不收呢!”老貝精神了,鼓起三寸不爛之舌,勸老賈到通湟縣入籍。
這老賈他是知道的,積年老農,一流麥客,割麥度可入這次來的麥客兩掌之數內,他若舉家到得通湟縣入籍,可算得上是“人才引進”,縣裡賞錢一貫,而普通人家則是三百錢,精英則有三貫之多。
白得之錢,為會不拿。
說起老賈入籍之事,那是挺有優惠的,以他的水平,有更高的安家費,可得一百五十畝地去耕種,縣裡還送耕牛!
當然,老規矩,收成得加,而且牛要到五年後才真正屬於私有。
“耕牛!”聽得老賈精神大振啊。
牛是農家寶,古代沒有機械,農家裡有頭耕牛,能派上大用場。
不得不說這條優惠政策讓老賈動心了!
多難得的一頭牛,許多農民攢了一輩子的錢也買不起一頭牛。
在通湟縣,若不是馮小寶有大量的牛馬,天然優勢,也不可能給得起。
老賈不止是為了一頭牛而投靠,關鍵是這裡是種地的天堂!
給將軍增加收入,為將軍大業添磚加瓦的百姓,將軍保護他們,不許官府對他們敲詐勒索,維持社會治安,是以在通湟縣能做一番事業。
“將軍賦予我們百姓有投訴權,專管官府不法官吏!”老賈說道。
原來在縣城駐軍營地前設立了一個箱子,叫做“意見箱”好親切的名字啊,老百姓可以到此投書,哦,不識字?
縣裡識字的人越來越多,官府成立了掃盲隊,利用農閒時或者夜間進行免費識字,這算是正式入籍者的“福利”之一。
當然不會教很精深的東西,但寫份簡單的意見書還是可以的。
背後能告狀,官府不法官吏做起壞事來自然束手縛腳,如此可以壓制部分的不法行為。
……
聽過了老貝的話,老賈的心裡一片火熱,下定決心,割過麥子,立即返家,舉家遷徙!
他算是自由人,因為之前家鄉饑荒而逃荒到異地,沒有戶籍,遷移方便。
正說著,只聽得有人敲鑼飛快而來道:“吐蕃人進來了,大家小心!”
緊跟著,大隊唐騎呼嘯而過,老賈看著他們,半晌道:“好象是狠見到肉一般地眼裡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