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注是什麼?”天皇與天后很感興趣地問。
“他贏了我請他吃飯,他輸了了他請我吃飯,就在元宵節那晚!”太平公主和盤托出,根本不知道她無論輸贏都吃了大虧,聽得她老爹老孃臉色古怪。
朝廷的好將軍哪!
難怪這小子經常打勝仗,騙術了得,騙到了公主、皇家的頭上!
話說回來,太平公主去過鄉下後,回來有不少改變。
她唸叨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享受可以,浪費可恥!”在皇宮中開始了“反浪費”的光碟行動!
皇家體面,吃什麼都行,但不要丟掉浪費,都是農民伯伯的心血。
在她的推動下,要求開宴時儘量吃光光,度人而做菜,不要做了一大堆吃不完去顯示皇家的富足。
吃不完的餚饌不再倒掉,而是分贈官員、宮女寺人,吃不了的東西則拿去餵雞喂牲畜。
倒出來的酒水,看客人多少而上酒,不再是一拆封一大堆,喝不完的倒掉,現在是喝不夠時才開新酒。
“為了展示皇家的富足而有意浪費純屬沒有意義,誰認為我大唐不夠威風的,請拉軍隊出來與我來練練,相信誰就會在我天皇天后階下吃飯!”階下吃飯,不入堂中,乃階下之囚,被大唐軍隊捉了
“帝國的強大,在於皇帝的英明、軍隊的勝利和百姓的安居樂業!”馮小寶的話給皇帝看了,深有同感。
李治性格不那麼剛強,是位關心民眾生活的皇帝,而武則天家世不好商人出身,則知道許多民眾生活的不易,其實他們都不想浪費,但朝臣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不這麼做不足以顯示皇家的威風。
現在借公主之手來了個反浪費,就算朝臣反對,也可以說是公主的胡鬧,由她去唄!……
反正太平公主是他們最寵愛的女兒,胡鬧一下,朝臣能夠與她計較?
等過了若干年,節約成為了風氣,那就不是胡鬧了。
皇家都不浪費,親貴們、大臣們、民間還敢浪費?!
……
“至於馮小寶將吐蕃兇手扣住不放,乃另有秘事,朕已知曉,卿家不必再作理會,而且那位吐蕃兇手已經吐出真相,交代了與他勾結的朝中人員的名單!”
天皇搖頭,還是那句老話:“朕之大將,不是你們所能夠想象的!”
名單交出來,密密麻麻的一串人名:有商賈、官員等,官府已經按圖索驥,一一捉拿,那些捉人的官員和差役喜得都不知道自家姓什麼了:有錢貪、有功勞拿,好極了。
皇帝所言,李景諶聽後不敢不信,然後再彈劾馮小寶其罪已是有氣無力,不成什麼氣侯,難以追究。
馮小寶上了份請罪摺子,朝廷是高高舉起,輕輕放過,安然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