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十萬貫錢,馮小寶倒不急著築城了,他思之再三,決定推出水泥!
水泥!
建築行業的明星產品,最基本的原料,沒有之!
沒有水泥,長長道路、高高樓房,想都不用想!
之前不明水泥,馮小寶怕搶啊,怕給高官大族搶走,現在就不同了,他簡在帝心,去趟京城就拿回三十萬貫錢,沒誰辦得到!
自覺羽翼豐滿,馮小寶動手煉製水泥!
水泥的概念非常簡單,後世作為建築師的馮小寶很是清楚: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兒,石灰和粘土按三比再煅燒成熟料。 く1用熟料和鍊鐵後剩的礦渣同磨,加入適量石膏就是水泥了。
作起來不會這麼簡單,先找礦。
馮小寶專門集中了批有經驗的土工匠師、手工業者和伶俐小子,教他們在通湟縣周邊找尋石灰、粘土還有石膏礦。
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它的分佈非常廣,容易找,馮小寶還很幸運地找到了個白堊土礦,也相當於石灰石,而且它的性質很軟,容易粉碎,
粘土的選用:粘土在各地均有分佈,馮小寶教大夥兒用“搓泥條法”,將泥用水打溼後,放在手掌上,以手指搓成細泥條,當泥條的直徑比縫衣大針稍粗點仍不斷條,則證明粘土含量很多。
這等方法,簡單易行,隨時隨地均可試驗,方便找到礦源。
石膏:此礦物在河湟地區同樣分佈不少。
鐵渣,可以找尋土法練鐵的渣滓,馮小寶自己都找出了兩個小鐵礦,在涼州唐家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土法鍊鐵,因鐵礦劣質,煉出來的鐵只可打製普通農具。
有了礦產,將它們採集開來,準備生產水泥。
最簡單的水泥就是將廢鐵渣,加入少許白灰,加少量水攪拌後即可當混凝土使用,但強度不是很高,可是架不住它的成本低啊,用作鄉村鋪路最好不過。
第二種方法就是將煤渣子、生石灰和石膏混合攪伴,即為土法水泥。
蒐集煤渣子,去除雜質,洗淨曬乾、磨細、用篩子過濾,含量為75%以上。
磨細可用石碾,以畜力帶動,群驢騾帶動石碾磨粉,頗為壯觀。
然後進步使用了涼州唐家鐵廠運來的水力鋼磨,它的能耐更大,出產量多,且對人畜粉塵傷害過小。
生石灰取2o%25%。
再有是將天然石膏碾細,用鐵鍋加熱到13o18o度炒到黃灰色,有它時則水泥凝固較快。
三者用火炕烘乾,再磨細成粉,即成水泥,放入瓦罐裡密閉後儲存待用。沒辦法,沒有水泥紙,水泥本來就重,加上瓦罐裡重上加重,運輸困難得很。
這樣的水泥在高溫天氣時強度提高較快,耐腐蝕性好,可用於骯髒地方使用,為壹號水泥,成本也不高。
真正水泥的生產工藝流程般可分生料製備、熟料煅燒和水泥製成等三個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可概括為“兩磨燒”,對於馮小寶來說已經熟稔在心。
生料磨製均採取了水力碾磨機,巨大水輪機經過系列的齒輪咬合,帶動鋼磨碾碎各種生料,
煅燒熟料則是經過馮小寶的指點,修建豎起了相對於古人而言是巨大的立窯,將生料和燃料製成2o9o公厘的圓球,加熱得出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