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訊息,馮小寶難以接受,不想相信。 .
這個英明睿智,對他極度友善的的宰相,就這麼去了?
馮小寶在穿之前,見過一本大唐正史,記載了各個大事,可惜上面並無姜恪生平大唐的宰相非常多,因為姜恪攻吐蕃並沒實行,只作準備而已,倘若他領大兵攻打吐蕃,那就出名了,不會沒有他的傳。
吩咐三軍給主將戴孝、不得舉樂,準備拜祭事宜等,馮小寶極度難過!
本來他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穿了之後,先有馮大寶對他關懷備至,然後李淳風玄清不把他當怪物,沒有去告他,然後他遇到了大老闆黃七郎助他生意成功,千金公主一直幫他,還有一對好兄弟為他的左膀右臂,再就是遇到了左相視他如子侄!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然而,人不可能一世幸運,左相離位,吐蕃戰事該向何處去?新來的統帥會怎麼看待他?
他得出一個結論:不會有哪一個將領會象左相這麼對他關愛了!
因為左相位極人臣,他的位置讓他高瞻遠矚,不用計較個人得失,只想為國選才,而其他將領,怕的是馮小寶後來居上啊!
你這麼猛,升得這麼快,我們老人怎麼辦?騰出位置給你?
想到這,有點煩悶,他策馬離營散心,親衛隊毒蛇之吻則遠遠地放出警戒線,不敢驚攏,讓他自便。
一路埋頭狂奔,直到前面是如一條銀帶的大通河阻路,馮小寶才下了馬,順著河岸而行,想起了過去的點點滴滴。
老宰相對他寄予厚望,教他對付吐蕃人的方法,出動中央軍幫他解圍,給他牽線三部吐谷渾人增強他的實力,上疏保奏他升官!
對他諸多恩情!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姜恪是三國名將姜維後嗣,姜維欲復蜀國不成,姜恪則與其祖一樣的命運,都是壯志未酬,中途含恨而去!
曾記起那詩: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河州身死日,唐將有餘哀!
一陣涼風吹來,馮小寶的眼角沁出一顆淚珠,不知是被風吹迷眼還是哭了。
……
於咸亨元年七月薛仁貴大非川兵敗後,姜恪臨危受命,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以伐吐蕃。
他勤於王事,積極調兵遣將,籌備糧草,準備攻打吐蕃,終因積勞成疾,一病不起。
他這一去,導致朝廷震驚,也嚴重地影響到攻打吐蕃事宜。
本來他以左相之尊,文臣行武事,鎮住陣腳,d得住各路的驕兵悍將。
可他一旦駕鶴西去,朝廷才現,沒有什麼宿將老臣領兵了。
大將蘇定方几年前離世,前不久,碩果僅存的老軍頭李世績走了,現在輪到姜恪,幾年內大唐將星暗淡,其他人等,尚無資格撐起大唐的軍政。
姜恪的遺折到達洛陽,除了門面上的對朝廷的效忠之意、不能為國效力的遺憾之情,更力主對吐蕃緩和,認為薛仁貴大非川一戰,吐蕃其實也是傷亡慘重,無力再戰。
同樣大唐也是如此,當乘此機會,暫停對吐蕃作戰,集中力量對付其它敵人,積極練兵,以圖再戰!
皇帝李治皇后武則天採納了他的建議,遣使入吐蕃,表達大唐和善之意。
正如姜恪所料,吐蕃忙不迭地同意了,兩國和平降臨!
只是誰都明白,這不是停戰,而是休戰,只要一有機會,兩國還會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