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節,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封盧國公,代襲,其孫子程伯獻,襲爵廣平郡公,終於鎮軍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當然是後來之事,目前與他同輩的程十一郎程伯喜乃同宗兄弟也。
左翊衛乃唐朝軍隊十六衛之一,負責拱衛中央,左右翊衛設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二人,從三品,而上將軍、大將軍萬眾矚目,一舉一動皆引人觀瞻,反倒不可輕動,因此楊德清的官位不低,乃實權人物。
這楊德清是以邊將起家,曾在大唐對突厥的戰爭中獲立功勳,最近二年才調回中央任職。
程伯喜、楊成獻皆是馮小寶精心選擇的朋友!
他們為人陽光,是青春勃發的少年郎,而他們的家世,能夠在未來給予馮小寶相應的幫助。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馮小寶的朋友的!
想成為世家子弟的朋友就是自己成為土豪,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表現出自己對他們不懷什麼企圖我有錢,不用藉助你們勢力。還要在“力行天下”的這種地方,讓他們嚐嚐自己的拳腳功夫的厲害!
程伯喜先祖是程知節,有很厲害的家傳功夫,而楊成獻同樣本事不小,都很厲害,然而他們兩個人合起來,打不過一個馮小寶!
他們不信邪之餘,捱打多幾次之後,心服口服,結交成為好朋友!
不是男人之間打著打著就成為好朋友的,有不少男人心眼小,捱打之後黑暗心思萌生,想的是如何踩低對方,哪怕用齷齪手段也在所不惜,這樣的男人,萬萬不可成為朋友。
程伯喜和楊成獻則一心一意追求武學,有馮小寶這等的高手可以學習,不打不相識,結交成為好友。
他們到來,就見到馮小寶在那裡猛幹,程伯喜叫將起來,直呼其名:“小寶,你早上吃多了?”
馮小寶一言不發,向著他們勾勾手指!
“豈有此理!”程伯喜與楊成獻齊聲怒喝,先後下場。
肩撞腳踢,拳來掌往,旁邊的人無聊地數數,看他們能過多少招。
程伯喜先來,他以勇力著稱,不料與馮小寶連拼三拳之後,即時頹廢下來,無力再戰!
馮小寶一拳比一拳重,打得程伯喜氣血翻騰,連退三步站定,手臂震顫發抖!
他退出戰鬥後,馬上有人過來為他放鬆筋骨,舒筋活絡。
這就是武館VIP的好處了,專人照顧,練習時有糾正姿勢,打架時有人查漏補缺,打完後有人幫忙按摩、修補身體,因此進步快,不易出錯,恢復得快。
楊成獻沒想到程伯喜這麼快就敗了,不過他也並不慌張,揮拳猛向馮小寶打去。
他的楊家十八道散手功夫對敵時有如怪蟒纏身,對方力大時他即時借力卸力,抵擋對方進攻,待對方力竭時馬上著力搶攻,往往令敵人進退兩難。
沒想到馮小寶一力破百會,劈掛掌一出,力道大得讓楊成獻臉色為之一變!
他不是沒捱過劈掛掌的威力,豈料今天的力量大得驚人!
他M的,一拳接過,如遭重錘轟擊,楊成獻覺得喉嚨有種發腥的感覺,深切體會到程伯喜的感覺,忍不住怪叫一聲道:“小寶,你吃了多少顆你家的大力丸?”
“不多!”馮小寶乾笑道:“一顆搞定你!”
“去去去,大概是拳頭大的一顆吧!”楊成獻惱火道,他連線三拳,手掌發麻,急以詠春拳搶入中路,貼身近戰,務必求得打斷馮小寶的發力。
沒錯,楊成獻會詠春拳,經過其父同意,他與馮小寶相互交換武功,馮小寶習得楊家十八道散手功夫,而楊成獻學會詠春拳。
至於程伯喜,則將精妙的家傳崩山勁功夫傳給馮小寶,學會了劈掛掌。
雙方交換基於對等的實力,沒有實力完成不了交換,各取所需,程伯喜有力氣,打出劈掛掌是如虎添翼,而楊成獻手法靈活,學詠春正得其所,唯有馮小寶得天獨厚,既力大又敏捷,什麼都成,讓程楊兩人大為羨慕。
大家作了交換之後,相當於同門師兄弟,關係更進一層。
且說楊成獻用上詠春,果然剋制馮小寶於發力之前,劈掛掌力大的一面是出招慢,哪怕是馮小寶出招速度快過他人三分也還是跟不上詠春的急風暴雨般攻擊。
“閃電拳!”
詠春拳裡的快攻一旦施開,馮小寶就有麻煩,見勢不妙,馮小寶也使出了相同招式,你用詠春,我也用詠春!
同樣招式,大家見招拆招,楊成獻就傻了眼。
人家是詠春之祖,速度比他快,招式比他熟,力量比他大,因此楊成獻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