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楊廣召見了宇文述,他放下手中茶盞,向畢恭畢敬的宇文述說道:“大將軍,你也看到了,我想做點事情是何其之難?”
“聖人,老臣覺得如果沒人反對,那才不正常。”宇文述飛快的看了楊廣一眼,見他臉上沒有多少怒意,這才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老臣覺得遷都洛陽之議主要是太過突然,文武百官沒有什麼心理準備,故而措手不及;而且臣感覺不是所有人都反對遷都,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現象。而且大興和洛陽的優劣擺在那兒,只要大家緩過勁來,那些一心為國著想的官員自然會支援遷都。”
宇文述明裡說文武百官措手不及,實際上是為自己開脫,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在朝會上的表現,著實是有些綿軟無力。未免楊廣對自己失望,才把滿朝文武都拎了出來,使自己泯然於眾人。而最後一句“一心為國著想”,更是暗示反對者不是“一心為國著想”。
楊廣不禁瞥了恭恭敬敬的宇文述一眼,宇文述今天確實讓他感到有些失望,不過宇文述也是關隴貴族之一,他夾在中間比較難做人,況且他後來雖然沒有出言申辯,但是他能夠旗幟鮮明支援遷都,這就難能可貴了。
他想到這裡,便緩緩的說道:“我知道遷都洛陽非一日之功,之所以突然說遷都洛陽,是想知道誰支援、誰反對。等到左僕射回來,再從容佈局也不晚。”
楊廣言語之中透露出來的孰輕孰重,讓宇文述聽得妒恨橫生,但是他也知道以楊素的威望而言,未必震不住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若是他今天在場,搞不好今天就能使遷都洛陽之議得以透過了。於是乾笑一聲道:“左僕射威望素著、足智多謀,必有良策。依老臣之見,先讓文武百官權衡一段時間,等他們冷靜下來以後,左僕射也回來了,到時候再正式商議也不遲。”
楊廣點了點頭,其實他心裡也是這麼想。
從今天的試探來看,反對者基本都是關隴貴族,而關隴士族中的蘇威、牛弘、韋衝都沒有表態;甚至當他讓兒子斟選幷州總管府治下五十州官員之時,出自關隴貴族沒落家族中的長孫熾、李圓通等人,態度開始出來了曖昧。而山東和南方士族中的裴矩、楊文思、薛胄、虞世基、裴瑒、段文振、張衡等人是缺少領頭人,而這個領頭人無疑便是楊素。
若是楊素歸來,不但可以把山東和南方官員凝成一股繩,還能拉攏一批搖擺不定的關隴士族,同時也能使沒落貴族“懾於”楊素淫威,“不得不從”。再加上楊集、楊雄、楊達等皇族聯合使力,定能使遷都洛陽之議勝利透過。
梳理至此,楊廣心情大好,轉一個話題:“大將軍,以武舉將之事,你準備得如何了?”
以武舉將是楊廣籠絡天下武人的重大舉措,一方面是響應軍方訴求。另一方面在楊諒造反過程中,那些沒有入仕之門的齊地豪強紛紛響應,這一現象,使楊廣意識到父親當初針對齊地執行“非軍事化”,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過於簡單粗暴,把齊地武人得罪光了;若是朝廷繼續執行這種不公平的政策,分明就是把齊地百姓排斥在大隋體制之外,這樣又怎麼讓齊地武人忠誠大隋?既如此,與其讓他們繼續成為大隋王朝的隱患,倒不如先一步收他們為朝廷所用。而且還能借機向天下推廣公平取才、唯才是用的思想,為面對全天下的科舉取士做好鋪墊。
以武舉將的具體事宜是由兵部負責,而宇文述的職責是負責監察。
這個任命,其實也是楊廣對心腹大臣宇文述的安撫,畢竟他之前讓宇文述擔任平叛後軍主帥的,可後來卻又罷免了他,導致宇文述寸功未立,心中有些過意不去,於是將此重任交給了他來負責,一旦他將第一屆以武舉將辦得紅紅火火、圓圓滿滿,那就是大功一件。
然而宇文述對此並不熱衷,這是因為宇文述知道文官武將能否晉升,自古以來都是拼後臺、靠關係、講資歷,唯獨沒有“公平”二字。若是作為監察的他公平取才,必將得罪一大堆勢力,但是他如果徇私枉法,又會得罪皇帝、民間武人,那後果更慘、更嚴重,所以他不想做這種左右為難、左右都得罪人的事情。最近都在琢磨著如何將監督之職也甩給兵部。
宇文述此時聽到楊廣問話,連忙拱手行禮,將自己所知之事說出來:“啟稟聖人,據老臣所知,自從以武舉將的詔書下達各州,各軍將士踴躍的向主將報名,民間武士也紛紛往京城奔來,兵部在城內設立十個報名點,每天都有大量武人報名……不過從兵部統計的名單和籍貫來看,九成以上出自寒族,而世家門閥子弟寥寥無幾。”
宇文述說的情況,其實也在楊廣意料之中,一來是九品中正雖然早已廢除,但其思想根深蒂固,加上自薦、舉薦、世襲、恩蔭等制大行其道,導致世家門閥子弟有很多當官途徑。二來是授予的軍職比世家門閥子弟起步點都低,所以以武舉將對世家門閥子弟沒有一點吸引力,他們根本就不願、不屑、也沒必要去和底層武士同臺競技。
如果這是第二、第三、第四……第十屆,楊廣求之不得,但這是形成定製的首次,如果沒有沒有世家門閥的參與,就等於還沒開始就失敗了一半,比武途中要是再鬧出什麼大失誤,那麼以武舉將就是一場大笑話;日後想要再次舉辦,所受阻力將是數以百倍計,而底層武士也心寒了,所以這一次可以失誤,但絕不能失敗。
楊廣默默在心中權衡了好一會兒功夫,才萬般無奈、萬般不願的向宇文述說道:“那就採取第二種辦法吧!”
第二種辦法是楊廣向世家門閥妥協的備案,就是把以武將舉分為甲乙二榜:甲榜是給五品以上的官員子弟參加的,每名五品官員及其家族限額三人,不管勝負皆可進入“五府三衛”當禁軍,勝者為將官,敗者為兵。
而所謂的“五府三衛”即是掌宮禁宿衛的親衛、勳衛、翊衛三衛;親衛府稱為親府,連同勳一府、勳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共稱五府。這“五府三衛”素來是文武百官、世家門閥子弟鍍金的地方,只要在這裡當幾年兵,湊足了資歷,便可倚仗家世出去當將領、州都尉、縣丞、軍府的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等等。
楊廣知道“五府三衛”的存在,等於是為世家門閥掌控軍隊提供大開方便之門,老早就想撤了,但是現在為了定製一般的首次武舉,也只好暫時妥協了。
至於乙榜,是五品以下官員子弟、普通將士、民間武士參選的“擂臺”,藝高者可入軍擔任底層將官,失敗者一律淘汰。竟然之激烈,遠非甲榜的世家門閥子弟所能想象,但是萬里挑一乙榜將官的品質,也遠非甲榜將官能敵。
“老臣明白了!”宇文述點了點頭,又問道:“老臣提議的大隋三十六將,聖人又是怎麼考慮的?”
這才是宇文述的重頭戲,他知道單榜也好、分甲乙榜也罷,都是得罪人的活,而娛樂般武將排名榜既有趣味,又無傷大雅、不得罪人,所以他早早就以雲臺二十八為例,建議楊廣來他個大隋天罡三十六將。這武將排行榜當然最好由他來負責了,從而使他推掉得罪人的總監察之職。
楊廣知道這所謂的“大隋三十六將”對武人的吸引力遠比功名還要強,但是由朝廷來辦的話,既不嚴肅莊重、也沒什麼實際用處,甚至還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年的賀若弼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麼?故而遲遲沒有答應宇文述的建議。
可是他的骨子裡又有的文人浪漫情懷,又聽到宇文述再三提議,覺得給天下武人樹立一個競爭的榜樣也不錯,想了想便說道:“也罷,可以讓參與以武舉將的武士自由報名,如果大將軍對此有興趣,那就由大將軍負責好了。不過這畢竟只是針對普通武士的助興之作,若是叫‘大隋三十六將’,不僅抬舉了他們,而且也是汙辱了浴血奮戰的大隋將士,所以這三十六名俊傑的榮譽之名,必須考慮好,千萬不能與官方沾上關係。”
“老臣遵命,老臣一定為聖人選出三十六名俊傑。”宇文述欣然道:“只是老臣負責了此事,恐怕就顧不了甲乙二榜,最好由兵部全權負責。”
“也好!”楊廣知道宇文述年輕時也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悍將,此時見他眉飛色舞的樣子,還以為是武人愛武人,心中也不疑有他,想了想便答應了。
宇文述退下不久,楊廣又想起了遷都之事,向一名待命的內侍道:“去宮城將楊達請來。”
洛陽城古之即有,但是洛陽舊城和漢長安城一樣,存在各樣各樣的問題,所以楊廣要建的一座類似大興城的全新都城。不過他雖然知道新都地扯是南抵伊闕、北據邙山、中有洛水那片開闊地帶。但是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中,不能單純的追求奢華壯美,還得考慮地形、水源、交通、防禦、美化、管理、市場供需,以及都城作為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的諸多因素,唯有解決了這些複雜問題,才能算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如果不提前規劃好,城池建成以後就很難再改了。
正是因此,所以楊廣讓宇文愷反覆推敲,時至今日,已經有了一套極為完備的方案,而楊廣今年經過仁壽宮政變、楊諒造反兩事以後,對關隴貴族的警惕之心更重幾分,離開關中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雖然他現在還不能築城,但是可以先把設計好的輔助性工事修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