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城東城牆之上,負責防禦的侯莫陳乂默然不語,只是用一雙佈滿血絲的眼睛注視著退向滹沱水對岸叛軍,臉上並沒有一絲欣喜和激動,只因眼前的叛軍退得井然有序、從容不迫,甚至就連投石車、井闌、雲梯車都拉去了對岸,這說明他們沒有遇到太大的壓力。現在只是根據戰況的發展進行戰術調整而已,只要他們調整完畢,仍然回來攻城。
侯莫陳氏是鮮卑姓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便分明姓族,他在詔令中說:“自代郡遷到洛陽的諸功臣舊族,姓或重複,都要更改。”於是,帶頭將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為長孫氏、獨孤氏為劉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改姓以後,鮮卑族姓氏不再重複奇僻。
隨孝文帝南下那些侯莫陳子弟改姓為漢姓中陳氏,而生活在北方六鎮的侯莫陳氏依然保留完整的姓氏,侯莫陳乂的先祖便是六鎮軍士之一,六鎮兵變被鎮壓以後,他的祖先被遣送到了幷州,從此祖籍變成了幷州。
侯莫陳乂今年只有二十餘歲,但是他從軍的時間長達八年之久,累功升為勳官中的儀同三司,就在他捉摸叛軍為何退兵時,耳畔響起了李景的聲音:“是援軍到了?”
侯莫陳乂轉身向李景行了一禮,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應該是援軍到了,只是不知援軍是來自幽州還是朔州。”
“總管,有一隊騎兵從北方來了。”李景身邊的親兵忽然說道。
李景和侯莫陳乂正在觀看已經遠退的叛軍,聽了親兵這麼一來,不約而同的隨聲看去,只見十名騎兵在一名將領率領下,自東北方飛奔而來。
“總管,如果這支騎兵是援軍的傳信兵,援軍當是幽州軍。”侯莫陳乂見到這支騎兵是從東北方的繁畤縣方向而來,而繁畤縣的東北是飛狐陘所在的靈丘縣,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這是楊義臣總管派來傳信兵,那麼他們應該從西北來才對。”
“不錯!”李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本以為楊集瑣事纏身,應該比楊義臣晚到才對,不料卻比楊義臣先來了,如果這支騎兵真是楊集的兵,說明自己還是小看了楊集。
就在他們對話之際,那支騎兵順著叛軍搭建的浮橋奔到城外,緩緩的停馬在一箭之遙,那名將領單騎上前,在城下大聲說道:“卑職乃是衛王府屬官李大亮,奉衛王之命前來拜見李總管。”
“開啟城門,讓他們入城。”李景在紅石塄見過李大亮,此時一下子就認了出來,他心中大喜過望,果然是楊集來了,實在是來得太及時了。
守軍依令放下吊橋,緩緩開啟城門,李大亮便帶著十名精騎進了雁門縣城。片刻功夫,李大亮便在幾名守軍的帶領下,來到了城上,向李景行拱手道:“衛王座下記室參軍事李大亮參見李總管。”
李大亮雖然是王府玄武衛的統領,可他在官面上,仍然只是六品上的記室參軍事,這不是楊集不想提拔他,也不是不想讓他進入軍籍,而是他在王府跟著楊集一起長大,也被懶疫傳染了。以他對楊集的瞭解,若是自己正式出仕了,那麼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的楊師道就是自己榜樣,更何況他年紀還小,只要跟著楊集,就不怕沒有歷練和長官的機會,所以他現在也跟薛舉、宋正本、郝瑗等人一樣,只想當一條快樂的鹹魚。
他們現在的心態,就跟楊堅、楊廣面前的楊集一模一樣,楊集知道自己如果想當大官,一句話就能當上別人努力幾輩子也當不的高官,所以反而對當官失去了興趣,李大亮等人的心態差不多也是這樣。
“李將軍請起!”李景對下屬向來謙和,所以儘管李大亮只是記室參軍事,卻也沒有半點怠慢,他微笑而問:“是不是衛王率軍來援?”
“正是!”李大亮躬身道:“衛王已經率領一萬幽州精騎抵達雁門棗林鎮,只要有破敵之機、或是雁門城遇險,便會從外圍進攻叛軍。另外,衛王聽說雁門糧食被大火燒光,已經命令靈丘、繁畤二縣官員將官糧運來援助。”
“我代代州軍民感謝衛王的救援!”李景向李大亮行了一禮。
李大亮也知此禮是向楊集行,而不是自己,便大方受了此禮,笑著說道:“都是為朝廷效力,李總管客氣了。”
李景沉吟半晌,向李大亮問道:“李將軍剛才說‘有破敵之機、或是雁門城遇險,便會從外圍進攻叛軍’。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衛王不會主動進攻叛軍?”
“正是如此!”李大亮解釋道:“本來,我們是打算將幽州軍全部帶過來,可是在接受李總管緊急軍情之時,聖命又至,聖人令衛王率領三萬精兵從井陘進攻太原,所以衛王只好讓李子雄將軍率領主力南下,自己帶一萬精騎支援代州。儘管幽州還有一萬多名精兵,可是衛王又擔心突厥、高句麗、奚族、契丹趁亂進兵,故而不敢盡數帶來。”
“我能理解衛王,若是換成是我,我也會如此安排。”李景說到這裡,又問道:“這麼說來,衛王是準備將攻堅將交給楊義臣總管,是吧?”
李大亮說道:“原則上是這樣,但如果有破敵契機,衛王自然不會錯過。”
李景說道:“請李將軍回去告訴衛王,就說四萬多名叛軍乃是漢王精銳之軍,主將喬鍾葵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用兵偏於詭道,萬萬不可輕敵。”
他大致明白楊集的想法了,但是他還是忍不住替楊集著急:首先、喬鍾葵既然已經得知援軍到來,且援軍不如自己多,他現在一定是目標轉移到了楊集那邊了,只有先解決了楊集,他才能心無旁騖的攻打雁門城;其次是楊集所指揮的軍隊並非是知根知底的涼州軍,而是倉促收編的幽州軍,然而包括幽州軍在內的河北地區軍隊多是六鎮子孫,彪悍豪橫跋扈之風尤在,一遇風雲便是雨;關鍵時刻,他們未必會遵守楊集這個緊急上任的年輕主帥的將令。
最重要的還是打內戰跟打異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打法和戰法也不同,而楊集,他雖然在域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戰績,卻沒有和精通兵法的中原大將打過一仗,李景擔心年輕氣盛的楊集鬥不過足智多謀、詭計百出的喬鍾葵。
旁邊的侯莫陳乂聽了李景的話,忍不住也擔心起來,並且建議道:“總管,不如您去統領幽州軍,城池由末將來防守。”
李景是好心提醒,令李大亮心懷感激的拜受,可是經過侯莫陳乂這麼一說,就全部變了味了,他現在覺得這兩人不但瞧不起楊集,而且還是一唱一和的圖謀奪取幽州軍的指揮權。氣得他臉色一片鐵青,向李景拱了拱手,冷冷的說道:“李總管,既然你們有本事,那就自己打吧!恕不奉陪,告辭。”
李景在侯莫陳乂說話的時候,就知道壞事了,一見李大亮暴跳如雷的轉身就走,連忙追上去陪不是道:“李將軍,侯莫陳將軍絕無惡意,而是衛王兵力少,所帶士兵又不是如臂使指的涼州軍,故而擔心你們遭到足智多謀、詭計百出的喬鍾葵算計。”
“說來說去,你們分明就是瞧不起我家大王,但是你們也太小瞧人了。”李大亮停下腳步,向李景冷冷的說道:“論起統帥能力,我家大王未必比其他人差。不久之前,大王在張掖節制諸軍、遙遙指揮諸軍作戰,取得了殲滅吐谷渾十多萬大軍的戰績,並且迫使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向西域各國發布檄文:宣稱鄯善和且末自古以來就是大隋的國土,如今是物歸原主;而且由於他們自西魏以來,便非法佔領我大隋疆土,侵佔了原屬於我大隋的賦稅,故而還要按照上州的標準補齊百年賦稅、賠償黃金白銀各三十萬兩。若非先帝病重、賓天,我家大王的諸多炮製吐谷渾的辦法早就執行了。只是你們遠離涼州、朝堂,自己無知罷了。”
李景和侯莫陳乂相顧駭然,李大亮所說之事他們確實聞所未聞,朝廷之所以沒有把這等此等事蹟詔告天下、振奮人心,顯然是被先帝病重、先帝賓天、舉辦國葬、新君登基、漢王造反等事耽擱了;一旦朝廷平定了漢王叛亂,朝廷定然將楊集的事蹟詔告天下,以此赫赫功績來掃平先帝賓天所帶來的騷動、不安、各異心思。
侯莫陳乂之前的擔心也被李大亮這番話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難以言喻的激動、崇敬。
涼州有多少軍隊,侯莫陳乂可能算得出一個大概,但是楊集僅僅只是以一州之力,就殺得雄踞大隋西北的吐谷渾割地賠款、補交賦稅,之後更是將一國之君逼得向周邊向國發布這種充滿恥辱的告示,這是何等的霸氣、何等的情懷、何等的大快人心?
好男兒當如是!
侯莫陳乂為之前的擔心、懷疑感到羞愧,此時此刻,他恨不得立刻見到楊集這位創造一連串輝煌戰績、威震天下的傳奇親王,更想親眼看他如何輕鬆殲滅四萬多名精銳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