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243章:向法外之地要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3章:向法外之地要錢 (1 / 2)

蕭穎聽懂了楊集那句“今晚只好鞠躬盡瘁、為民捐jing”的葷話,白了他一眼,嬌嗔道:“說著說著就不正經了。”

楊集蓄滿了柔和的笑意,卻故意一本正經的說道:“娘子這番下了大功,可你又不是我的屬下,當眾封賞肯定不行的。,而且咱們是兩口子,如果額外獎勵的話,那又太過見外了,我也只好賞你個孩子了。”

“不聽你說啦,油嘴滑舌的。”蕭穎羞得滿臉通紅,可是心中卻湧起濃濃的期待之感,對於她來說,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有個心愛的男人、再為這心愛的男人生兒育女,如今心愛的男人有了,如果再為他生個孩子,那她的人生就沒有一絲遺憾了。

楊集笑了起來,略過了這個話題,言歸正傳的說道:“你剛剛說你有幾點想法,而戰爭訛詐草原各部只是其一,接著還有什麼?”

“我知道有個地方相當有錢、相當有糧,如果郎君取為國用,涼州的糧食困難不告而破。”蕭穎的眼睛閃閃發光,神情與老孃獨孤敏一模一樣,彷彿是一隻狡黠精明的小狐狸。

楊集皺眉的問道:“地方豪強麼?”

涼州境內雖然沒有什麼大世家大門閥,可號稱是郡望的地方豪強卻是不少,比如說瓜州張、索、汜、陰、宋、令狐六姓,比如說瓜州敦煌高、陳、宇文等六大家族,這些家族的影響力雖然限於本州,可也都是實力雄厚的地方豪強。

這些家族牛羊成群、戰馬過萬、僕從如雲,擁有大量牧場和牧人,間接也有了大量軍隊,他們在瓜州簡直就是一方土皇帝。

楊集如果搞了他們,確實可以得到許多錢糧、土地、人口、牲口,以解涼州缺糧之需。但是這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大族,朝廷一向是恩威並用,因此這些家族哪怕在大隋王朝也是屬於上流階層,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且在之前的各項政策施行之時,這些人也確實是比較配合,他豈能無緣無故去搞這些比較有民望的家族?

當然了,這些家族在地方的稱王稱霸無數年,楊集要想抓到他們的罪證,可謂是輕而易舉,但問題是涼州現階段經不起折騰了。如果現在就把舊秩序全部打爛、打倒,他根本沒有精力應付來自朝廷、地方豪強、外敵、民生的壓力。

“不是地方豪強!”蕭穎咬了咬嘴唇,眼簾微微垂下,似乎還有些猶豫。

“那是什麼?”楊集感到十分好奇,笑著問道:“涼州除了地方豪強,我實在想不出誰這麼有錢,你就別賣關子了。”

“我記得涼州的佛門寺院不少。”蕭穎輕輕的說道:“這些佛寺打著佛陀的名義斂財數百年,個個富得流油。對於這些佔據大量良田沃土、錢財鉅萬的寺院、佛徒,便是世家門閥、地方豪強也不敢伸手,因為大家都怕遭到報應。而且世家門閥每年都捐贈大量錢糧、土地,以求心中安寧。至於普通百姓,只要進入寺院,寺院裡的和尚就說他和他的家人怎麼怎麼的不好、怎麼怎麼的危險,然後話鋒一轉,說他只要長期供奉某尊佛,就能逆天改命,如果不供奉,就有血光之災……對於佛徒這種說法,有人深信不疑,然後將全部家當合盤托出;而不信的人,也過了自己心中那道關,於是也乖乖的上交無數錢財。”

“佛門在盛世打著超然於世俗的幌子,拼命撈錢;到了亂世,則是以報應之說來恐嚇人,便是地方亂兵都不敢動他們。此之以外,又用轉世輪迴之騙百姓錢財,有的佛徒因為被佛徒蠱惑,將勞動所得盡數捐獻給所謂的佛,自己支落了一個飢寒交迫、家破人亡的下場,可是這個時候,卻從來沒有一個佛、一名和尚去挽救他們。”

蕭穎將目光凝注在丈夫的臉上,語氣幽幽的說道:“我們家在大隋王朝算是相當有錢、非常有錢有大戶人家了,可是我們和歷史悠久的白馬寺、大興善寺、淨居寺等等寺廟比起來,頂多能有人家一半。”

“……”楊集聽得目瞪口呆,他原以為家中之財已經步入大隋頂尖之列,可是一聽蕭穎這麼說,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自己這個親王、女首富之子,竟然還不如一個門派的繼承人,真是貧窮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但是楊集對於蕭穎這番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的話,卻是深信不疑。

比如說京城中的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大興城興建之時,此寺也趁機擴張,足足佔了整個靖善坊;而稍微次一點的青龍寺、龍華尼寺、丙明寺、崇聖寺、崇濟寺、大雲經寺也是各佔半坊之地,而且所在位置都是大興城北部,光是土地的價值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寺廟的排場一個比一個大、裝修一個比一個豪華,這些排名靠前的寺廟的正殿極盡奢華之能事,動用金玉珠寶之多、雕刻工藝之精湛,便是連大興宮三大殿也遠遠不如。

佛教在漢朝的時候,由於傳入時間不長、流傳地區有限,所以佛教信徒比較少。後來由於大量佛經被翻譯,使佛教傳播越來越廣。到了南北朝時期,眾多寺院和石窟拔地而起,佛教儼然成為天下第一大教,發展了不少位高權重的忠實信徒,其中就有蕭穎的祖宗梁皇帝蕭衍。

蕭衍晚年接連遭受打擊,便開始迷信起了佛教,他不但在都城內興建近千座寺廟,連本人也多次避位為僧,蕭梁臣子為了從並不存在的“佛陀”手中贖回皇帝,便向代替“佛陀”在人間活動的“佛使”交納了大量財富。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蕭衍之舉也使佛教在南朝極為鼎盛。

北朝皇室貴族比起南朝,堪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北魏王朝就時常興建佛寺、雕刻佛窟,並且要求奢華程度必須超過南朝,以此表示自己比南朝更加信佛,希望“佛陀”更加偏向自己。

佛教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佛教思想迎合了亂世百姓想要消極避世的思維,而且南北兩朝的歷代皇帝既要盤剝百姓更多財富來供養軍需,又怕百姓造反,十分需要工具來讓慘遭盤剝的百姓逆來順受,於是兩朝皇帝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善於蠱惑民心、佛徒無數的佛教。

當然了,佛教能迅速壯大也與政策有關,因為僧眾不用繳納賦稅,於是被重稅高壓盤剝的勞苦百姓紛紛避入沙門,而且在大隋王朝,僧人向來逍遙於法外,罪犯們一旦犯了大罪,只要躲進寺廟之內,就不會受到法律制裁,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如此了。

佛門面對上門的執法官員之時,往往也十分霸道的堅稱犯罪只要剃度出家,那就是佛門中人,世俗律法對他們無效。如此一來,便讓這個時代的佛門成為地位崇高、超然物外的法外之地。他們手中掌握大量人口和土地卻從來不用交稅,而且每天都在接受天下信徒的供奉,吞食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因為供佛而變成了窮光蛋的信徒們,也紛紛化作社會動盪的因素,給朝廷的治安帶來了巨大壓力;佛門的瘋狂擴張態勢到了北周時期,變成了社會最不穩定因素之一,也終於惹惱本身也是佛教信徒的周武帝宇文邕,並且促使他在建德三年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正因為周武帝宇文邕十分成功的滅佛行動,才使北周國力大增,為北周滅北齊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兵力、財力基礎。而北周滅了北齊以後,又立即在北齊舊毀寺四萬座、強迫三百萬僧尼還俗,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北周王朝來講,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

只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後人平庸無能,從而使他的一切努力、一切成績,白白便宜了竊國之賊“楊奸”。

大隋王朝的佛門比之南北朝時期,也是不遑多讓,光是大興城就有近千多座寺廟。而據宗正寺統計,大隋各地僧尼加起來,又發展到了四百多萬人左右,其比例約有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如果再把民間的信徒算上,那就更多了。佛門長期有這麼多人當免費勞力、這麼多人供養,能不富嗎?

儘管佛門的這些財富是分攤到各個寺院之中,但是白馬寺、大興善寺這種大寺院,堪稱是佛界裡的大世家大門閥,它們仍然有著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財富。

涼州雖然窮困、貧瘠,可是各地的寺院也不少,尤其是敦煌的寺院多得離譜,而涼州百姓之所以變得貧困潦倒,也跟他們把希望寄託於虛無飄渺佛陀、紛紛將勞動成果捐給寺院有極大的關係。而各地的寺院如同寄生蟲一般,吞食幾百萬百姓的血液來壯大自身,過著比朝廷、官府還要優越的生活,卻把乾屍一般的民眾甩給朝廷和官府。

假如楊集按照蕭穎的建議,把屠刀捅向佛門這頭大肥豬,涼州總管府就能憑空獲得一筆橫財,幾乎不用朝廷援助、不用訛詐草原各部,就能順利度過難關。

想到這裡,楊集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向蕭穎說道:“蕭家人好像都比較信佛,而娘子卻給我出了這樣一個主意,難道你不信佛?”

“其實我也信一點點。不過我更相信郎君,只要郎君諸事皆順,我就很滿足了。”蕭穎說到這兒,忽然抬起頭,緊張地看著楊集道:“如果佛降罪下來,由我承擔好了。”

楊集看著她那副楚楚可憐的神情,不免有些好笑,但是同時又泛起了深深的感動。

這年頭的人受限於知識,把大自然中的求解之迷通通歸咎到神仙鬼怪的頭上,每個人都比較相信神仙鬼怪之說,某個人一旦迷信了宗教,就會變得異常執著,要想剷除他的信仰和迷信,其難度不弱於殺了他。而蕭穎不但出身於信佛世家,而且她自己也信佛。然而她在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卻教自己去對付她信仰的教派。若非她在意自己,豈會把這法子說出來?若非真的信佛,又豈會說出這法子這後,變得如此患得患失、忐忑不安?

楊集心中湧起了一陣柔情,安慰道:“傻丫頭,多數僧尼是騙子、逃出法網的犯罪,如果官府剷除這些敗類,那也是維護神佛清譽。而你秉承正義,提出這個建議也是為神佛著想,神佛日後獎勵你還來不及,又怎麼可能懲罰你呢?”

蕭穎望著楊集,求助一般的問道:“真的不怪麼?”

“自然是真的。”楊集因為自己的緣故,對於虛無飄渺的神仙鬼怪,是相信了一點點,但是活在大隋的幾百萬僧尼,絕對沒有一人是他相信的物件。

“那就好!”蕭穎其實也知道僧尼多數是假的,可她卻捱不過自己的心魔,一聽丈夫這麼說,忐忑的心頓時也安了,暗自想道:“我教郎君滅偽佛、濟世人,本身也符合神佛普度眾生的理念,神佛又怎麼會怪我和郎君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