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咚、咚、咚……”五更天,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的時候,大興宮正門廣陽門城樓金鼓齊鳴,開始向全城百姓報曉了。
廣陽門上的鐘鼓一響,全城各條大街上的鼓樓依次響起,鐘鼓聲分為五波,總共要敲足八百下,在一波波鐘鼓聲中,皇宮大門、皇城大門、里門、坊門、城門次第開啟。
大興城內的大大小小的寺廟每天也都湊熱鬧,僧侶紛紛撞響晨鐘,激昂跳動的鼓聲與深沉悠遠的鐘聲交織在一起,喚醒了帝都大興,幾十萬百姓一齊迎接從東方天際噴薄而出的旭日朝陽。
這一刻,也預示全城幾十萬百姓即將開始新的一天。與或是貪懶床、或是辛勤擺攤的普通老百姓不同,官員們每天這個時候都要千篇一律的準備上朝了。
大隋朝會有三種,一是最隆重的元日朝會,除了在京九品文武之外,各地主官、或是次官也要參加;第二種是初一、十五各辦一次的朔望朝參,凡是九品以上的文武京官都要參與,這一天大興殿上要高香案、擺香爐,文武百官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先按品級入殿就位,皇帝始出場。第三種是每天必有的朝參,五品京官皆要參與,但由於都是以政務為主,武官可以不去。
今天是六月初一,屬於朝會中的朔望朝參,人數也尤為的多。
當楊集來到大興殿時,官員已經到了七七八八,隨著時間的推移,趕來參加朝會的官員越來越多,趕到的官員們三五成群的在門前竊竊私語,氣氛較之以往,多了幾抹凝重。
脫鞋進入大殿,各級官員找準位置入座,等了約莫一刻左右,楊堅這才冠冕齊全、腰懸天子劍入座。
楊集坐在宗親的那一級平臺上,離楊堅也比較近,再加上視力好,能夠感覺到楊堅的精神狀態比昨天還要差,整個人也越見虛弱,據說御醫都不敢拿太補的藥物給楊堅服用。
實際上楊集知道楊堅並非是在獨孤皇后去世之後,開始盡情的縱情酒色,而是楊堅有一種類似曹操的頭疾,這種病已經摺騰了他幾十年,一旦發起病來,是徹夜難眠、抱頭打滾,也是因為這個病,性情變得越來越暴躁。
獨孤皇后以前陪他一起上朝,主要是在一旁糾正錯誤,免得楊堅發病之時誤殺良臣,她本人其實並沒有在朝堂之上公開發表過主張和政見,這些年來,有很多大臣在楊堅飽受病痛折磨時,執反對意見,都差點被疼痛、暴躁的楊堅暴打,要不是獨孤皇后及時提點和制止,不知要有多少良臣挨楊堅的打。
獨孤皇后死了以後,楊堅的雄心壯志彷彿化成灰燼,至此深居簡出,長居於獨孤皇后生前永安宮,似乎只有在那裡,他的心靈才得到絲絲安寧,但他畢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身體機能一天天在下降,而頭痛之疾反饋出來的病症也越發嚴重。
去年他還參與早朝,據說今年除了聲勢浩大的元日大朝會,之後什麼朝會都不參與了,處於一種百事不管的隱退狀態,所有事務都甩給了楊廣。
而今天他出現在朔望朝會之上,實則是被百官請出來的,有了楊廣提醒的楊集知道活字印刷術、油墨、廉價書籍的大行其道,已經損害到了滿朝公卿的利益,此事影響之大,大到監國太子楊廣也鎮不住。
楊堅看了下方的滿朝文武一眼,故作不解的詢問道:“朕有言在先,凡事都交給太子處理。不知諸公請朕臨朝,所為何事?”
太學博士鄭善願出列,上前幾步,向楊堅躬身一禮:“啟稟聖人,近來活字印刷術、油墨傳於坊間,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不良商販印製聖賢書賣給百姓,從中牟取暴利。據微臣所知,百姓對此趨之若鶩。”
這個鄭善願出自滎陽鄭氏,乃是莘達公鄭譯次子,憑藉父功,拜歸昌縣公、太學博士,劉炫、劉焯被擠出京城,在儒林無法立足,此人當居首功。
“這是好事啊,如果天下百姓都能讀書,十幾二十年後,我大隋會有更多賢才,豈不妙哉?”楊堅心中冷笑,他聽了楊集之策,將活字印刷術、油墨之技廣而告之,任其自然醞釀,然後靜觀事態發展,看來這些人之前也是低估了商人逐利之心,兩個月以來影響力顯然是令他們恐慌了。
“聖人此言差矣!”說話的是民部侍郎崔仲方,他是博陵崔氏子弟,出列道:“這些印製書籍的商販為了牟取暴利,不僅擅自改動聖賢書,而且錯字漏字到處都是。這根本就是玷汙聖賢之言、誤導天下求學文士,另外聖人可曾想過,這天下人如果都去讀書了,哪還有何人耕種?若這天下人都一心鑽營仕途,朝廷從何收取稅賦?”
“這……”楊堅一時語塞,他和楊廣、楊集只想到將兩大工技廣而告之,令書籍迅速從民間蔓延起來,卻沒想到商人在印製書籍之時,會出現錯字漏字等問題。至於沒有人耕種那就是扯談了,畢竟天下職務有限,怎麼可能有五千多萬個職務?
他看出來了,今日朝會是以山東士族為主力,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山東士族之所以能夠高高在上,靠的就是壟斷了教育資源,家中藏書不僅使他們培養出眾多人才,世世代代的掌控了地方官場,而且也為他們培養出忠於他們的寒士,要是原本可以當作傳家寶的書籍被賣成爛大街了,他們的優勢至少被消弱六七成以上。
能不火急火燎的反對嗎?
“崔侍郎此言差矣!”就在此時,楊集從席位上站了起來。
鄭善願皺眉行禮道:“衛王,我等商議國家大事,卻是與您無關。”
他以衛王稱呼楊集,可不是什麼尊敬,而是變相否決楊集身上的其他官職,隱諱的提醒楊集“你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只是一個出生於皇家的幸運兒而已,有何資格參與國家大事?”
“衛王?”楊集笑了:“本王不得不提醒一下鄭博士,本王除了親王爵位之外,還是身兼涼州刺史、大總管的右衛上將軍。如果從二品上的右衛上將軍都沒有資格商議國事,你一個從七品下太學博士有何資格與滿朝公卿議事?”
大殿上笑聲一片。
楊集繼續說道:“如今滿朝公卿不先開口,你個小小的芝麻綠豆小官,卻在這裡嘰嘰歪歪,你尊卑不分、目無滿朝公卿,我都懷疑錯字漏字的書籍是你印製出來的,一方面牟取暴利,一方面敗壞良好書商的口碑,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大殿上的鬨笑聲驟然一頓,所有人都不可思議的看著楊集。
書籍在這年代是寶物,一些寒門如果有一兩卷大儒批註的手抄本,其庶子連碰都不能碰,是以人們都沒有往故意印製出錯這方面去想。但如今一經楊集提醒,王公大臣都覺得滿肚子壞水山東士族幹得出這種事,也有能力、財力令錯字漏字的書籍在短短兩個月內遍佈天下。
然後他們錢賺到了、書商也打壓了,最終還能因此實現禁書的目的。
厲害啊!
鄭善願眼皮一跳,連忙拱手道:“衛王辯才無雙,下官敬佩。可公道自在人心,在下雖然辯不過你、也無法證明自己沒有做出這等卑劣之事,可錯字漏字確是事實。”
楊集微微一笑:“山東士族以詩書傳家,連奴僕都能作出一首好詩,本王相信你們印製的書籍不會出錯,以後只需在封底註上鄭氏印製、崔氏印製、佔氏印製;到時候,讀書人自然買到完整無缺的好書,自然人人稱讚,道上一聲高義。而你們的書籍一旦成了讀書人哄搶的物件,自然是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