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998章:佛門首敵是楊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98章:佛門首敵是楊集 (1 / 2)

政治鬥爭有一種高明手段叫做引而不發、靜觀其亂,其意就是一樁大案出現之時,先是以高姿勢將案件拉起來;之後卻偃旗息鼓、默默等待犯罪團伙內訌,一旦時機成熟,再給犯罪團伙雷霆一擊。

現在楊廣和北方各大派系採用的手段就是引而不發,儘管不同的人利益訴求不同,但是借大勢打破南方士族把控南方的目的,卻是君臣之間形成的默契和共識。

對於“無慾無求”的楊集來說,陳氏謀反案卻是一場狗咬狗的大戲。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繼續當他的閒散親王、尚書令、宰相。每天早朝結束,他就去千金堡練兵,之後再回家。到了第二天,又開始三點一線的生活。

時間來到旬休之日,楊集換上一套輕衫,前去白馬寺赴齋宴。

這場齋宴的發起人是李密,他和柴紹、牛方大在過去的幾天時間之內,亦步亦趨的跟著楊集去千金堡練兵,就近了解大隋軍事、瞭解涼州軍事、瞭解大湖區作戰模式。

他們明天將往大湖區都護府任職,故而專程舉辦這一場離別宴。

白馬寺位於洛陽城內,堪稱是中/華大地的萬寺之祖,它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乃是佛教傳入中/華後所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壞。當時以袁紹為盟主的各路聯軍討伐董卓之時,對古洛陽城形成半包圍陣勢。他們為了防止董卓軍逃回,便採用了十分殘酷的堅壁清野之策,將洛陽城周圍兩百餘里以內的房屋全部燒光,而洛陽白馬寺也在這場戰亂中被燒蕩殆盡。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以後,曹魏再在漢洛陽城廢墟之上,重新營建包括白馬寺在內的洛陽城。到了曹魏甘露五年,第一場漢人受戒儀式正式在白馬寺舉行,漢人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佛像面前,成了漢地第一名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以後,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被打破了。

此後,白馬寺又多次損毀於戰火之中。直到楊素和宇文愷、楊達等人營造東/京洛陽,白馬寺才得到徹底修繕。

楊集的車架來到寺門前,寺前廣場已經停了幾十輛華麗的馬車,只看馬車旁邊的家丁侍衛的裝束,就能判斷出車的主人非富即貴。

剛剛下車,楊集一眼就看到裴矩和一名老僧在前方一邊徐行、一邊說話,於是疾步上前,行禮道:“見過岳父!”

裴矩驚“咦”一聲,好奇的問道:“你不是不信佛麼?怎麼也來了?”

“岳父誤會了,我小名叫金剛奴,怎麼可能不信佛呢?”楊集看了旁邊那名老僧一眼,又向裴矩說道:“我不是不信佛,我不信的是打著佛陀旗號來斂財的假和尚。”

裴矩啼笑皆非道:“有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了!”楊集振振有辭的說道:“佛經教義就像是律法一樣,百姓相信律法,但不相信那些失信於民的貪官汙吏;同樣道理,我相信佛經教義,但我不相信那些賊和尚。”

佛教之所以能夠取得蓬勃發展、之所以能夠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本土教派,並不是比本土教派優秀,主要原因是佛教教義迎合了亂世百姓消極的避世思想;而亂世的統治者們也需要“逆來順受”的思想來麻痺百姓,故而紛紛大力支援佛教。

統治者們的做法,其實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沒有區別。儒家是因為在漢朝時期符合漢武帝的治國需要,而佛教在魏晉南北朝,同樣是符合時勢的需要。而統治者們為了推廣佛教,取代比較不受控制的儒、道,也像漢武帝支援儒家那般支援佛教,比如說僧眾不用繳納賦稅,比如說罪犯犯下了大罪以後,只要剃髮為僧,便不受法律制裁。

正是因此,寺廟地位崇高卻又逍遙法外,當勞苦大眾紛紛避入沙門成為佛教信徒之後,各大寺廟掌握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卻不用交稅,還能接受信徒的供奉,儼然就是一隻吞金巨獸,只進不出。

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各大寺廟成了國中之國,它們不僅搶佔了大量屬於國家的人口和稅賦,而且它們所供養的大量武僧到處滋生是非,破壞了社會秩序,故而宇文邕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下令在北周罷斥佛教,從而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楊集在涼州大力打擊假和尚、清掃寺院的目的,其實和宇文邕是一樣的。涼州寺廟在他大力打擊之下,一萬個和尚裡能有一人是真正的高僧,就很不錯了。

到了今天,楊集也和宇文邕一樣,成為佛教眼中的死敵、死對頭。

只不過楊集並不是滅佛、反佛,而是巧用佛教教義、打著“清除佛門敗類”的旗號行事;事後,他也的的確確支援和善待那些虔誠的得道高僧。所以佛教固然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奈何不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楊集,甚至連反對的聲音都不敢發,否則的話,那便是自相矛盾,慘遭本土教派恥笑和圍攻了。

旁邊的老僧聽了翁婿兩人的對話,立刻猜到眼前這名雍容華貴、風度翩翩的青年便是佛教當世首敵了;而他的臉上,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不悅和厭惡之色。

見狀,楊集眼中也不禁露出厭惡之色,這名老僧做不到“四大皆空”、犯了嗔戒,顯然也是假和尚一枚。要不是看他年邁不經打,真想在那光溜溜的腦門敲一頓,看他能否能做‘逆來順受’。如果做不到,那肯定就是假的、理當被裁。

敲腦門的辦法,也是涼州辨別真假的重要手段之一。扮成信徒官吏和百姓為了確認和尚、尼姑是不是真正的高僧,往往出其不意的敲擊那光溜溜的腦門一下,如果對方發火、發怒,馬上用佛教教義來判定對方是假的,然後,裁!

絕大多數假和尚、假尼姑,就是栽在這一招。

等到大隋緩下氣來,他一定要把涼州清除假和尚、假尼姑的行動,推廣到大隋全境,“還佛門”一個清白。

“我說不過你!”裴矩搖了搖頭,問道:“你來這裡做什麼?”

“我來赴宴!”楊集說道:“李密等人明天就走了,他刻意在此設下一場齋宴,與好友作別。我作為他們的上官,也在受邀之列。岳父呢?”

“我也是前來赴宴。”裴矩揚起眉毛看他一眼,說道:“東道主是李相,很多達官貴人都來了,難道他沒有請你?”

“未曾!”楊集稍是一想,便明白是一場分贓大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