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754章:等大軍,再抄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54章:等大軍,再抄家 (1 / 2)

夜色下的薊縣城已經變得格外安靜,涿郡郡府燈火輝煌,各處院落亮如白晝,而大堂內卻是血腥刺鼻,鮮血染紅了青石地面,幾具無頭屍體和鮮血混在一起,異常的血腥恐怖。臉色有些蒼白的房玄齡和隨行的郝瑗、凌敬、魏徵、顏師相、李玄道,以及沒有被拿下幽州官員抓緊時間錄口供、整理資料。

眼前這種場景於衛王系將官、士兵而言,連小場面都算不上,可是楊集兇悍手段卻把一度被綁成粽子的幽州官員嚇得心驚膽戰、面如土色,此時一個二個都老老實實的坐在席位之上,要麼是寫自白書、要麼是寫他人的犯罪記錄。

楊集和裴矩並未參與這種小事,兩人本著不能浪費的精神,先是去接風洗塵的地方沐浴更衣,接著又吃了元弘禮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然後身穿一襲寬輕官袍回到涿郡郡府大堂。見到大家各忙各的,楊集便安然端坐在主位之上,不緊不慢的呷著茶水。

眼前的桌桉之上,整整齊齊的碼著幾大摞裴矩和盧氏提供的罪證;之前離開時,楊集就當眾說是犯官們的罪證,他們所做的不法之事全部都在這裡,之後要與他們的口供、自白書一一對照,如果有人敢虛報少報、弄虛作假,那麼地上那幾具屍體就是最好的榜樣。

心中有鬼的人一般都被難分真假的罪證唬住,要是再加上事關生死、生死攸關、幾具死屍,多數人都會將他犯下的一切罪孽都抖出來。

此法,楊集屢試不爽!

而他之所以暴怒殺人,既不是派系之爭、也不是刻意對付元氏,而是元弘禮等人動了幽州義倉。他們除了軍管的遼東郡、入手不久的漠州郡和饒樂州郡倖免於難,剩下的七郡各縣全軍覆沒,就連州府和郡府所在的涿郡也難以避免。

“義倉”制創立於開皇三年,因設在里社、並且由當地百姓自己管理,因而亦名社倉;朝廷定下的積儲之法是上中下三等,上戶不過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每當遇到饑荒則開倉賑給,百姓有了義倉糧食救急,使他們安然度過災年、或是等得到朝廷的賑濟之糧,不再像之前那般被活活餓死。

義倉與朝廷以穩定糧價的常平倉不同,它更像是一種民間行為,不過朝廷擔心管理者監守自盜,所以管理者不能擅自放糧,唯有災情氾濫時,方可代表百姓向當地官府申請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官府批准之後,管理者再在官員的監督下,按規定分糧。

因為義倉糧食的確能夠在災年救命,所以老百姓都支援、都願意交糧,但也因此,他們視之為命根子。即便是朝廷和官府想借用義倉之糧,也要得到代表百姓的管理者允許才行。

比如說今年的北方鬧蝗災旱災,朝廷便讓檢校民部尚書楊文思主管賑濟之事,但由於北方官糧要供應北巡大軍,朝廷只好讓楊綸在冀州買義倉糧去當賑濟糧。然而即便是名聲極好的冀州州牧府官員出面採購,百姓也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否則則不行。由此也可見,老百姓因為無數次受益於義倉、無數被義倉糧食救命之後,已經把義倉當成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安全的力量。

幽州義倉的問題,就是出在官府和管理員之間,兩者相互勾結、欺騙百姓,愣是把所有義倉都搬光了。他們這種做法等於是動了百姓的命根子、精神支柱。

目前也是老百姓沒有發現,如果發現、或者有人故意讓百姓發現,一場波及全州的動盪在所難免。而楊集出征在即,大後方卻出了這種大事、留下這麼一個“定時炸彈”,能不暴跳如雷?能不砍人?

裴矩看著下方那些戰戰兢兢的犯官,不禁長嘆一聲,向楊集說道:“我們有罪證在手,其實可以依證審理,沒必要這等以暴制暴;你這一殺,豈不是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

楊集看了下方那些貪官汙吏一眼,冷冷的說道:“這些狗官要麼是世家門閥子弟、要麼是某個人養的狗,他們背有靠山,做人做事毫無底限,唯一能夠令他們有顧慮的便是律法,但是執法者多數是他們的人,所以一個二個都肆無忌憚。”

“他們犯罪也就罷了,關鍵是好官見到他們犯下大罪以後,朝廷卻輕飄飄揭過、放過,於是都認為犯罪成本低廉、律法形同於無;於是都紛紛效彷,紛紛從好官變成了大貪官、大罪人。”

“我們這些人高高在上,哪怕天下官員全部是貪官汙吏,我們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無權無勢無處申冤的老百姓的呢?他們又該怎麼辦?”

“我大隋王朝的貪官汙吏為何越來越多?歸根結底還是朝廷和律法對罪犯太好、太寬容,而朝廷的寬容實際就是助紂為虐、實際就是慫恿好人去貪汙受賄。”

裴矩驚呆了,就算你是皇帝獨一無二的寵臣、第一劊子手,就算我大隋王朝從來沒有人因言獲罪,但是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你竟然也說得出口?這也未免太囂張了吧?

楊集完全不在意他的反應,續道:“朝廷和這個世道已經習慣頭疼醫腳、腳疼醫腳。如果幻想此法能夠根治,那還不如廢了重來。”

裴矩徹底傻眼了,他下意識的挪挪屁股,離楊集遠了一點,目光看了看四周,發現只有一個傻乎乎的朱粲,這才長長的鬆了口氣,但是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的小聲問道:“這人可靠嗎?”

“他是我的親衛統領、兼首席大廚,能不可靠嗎?”楊集腦子裡靈光一閃,向裴矩問道:“你聽得害怕了,所以打算殺人滅口是吧?”

“笑話,我裴矩會怕?我什麼時候怕過?你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心事被拆穿,裴矩有些惺惺然,不過話一說完,他面色一正,繼續說道:“你以後胡說八道,可別在我身邊說,免得連累我。當然了,能不說最好!”

“我說的廢了重來,指的是很多制度!我在涼州就是這麼幹的。”楊集目光從裴矩身上移到下方,他看著那些奮筆疾書的貪官汙吏,沉聲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年後調來幽州,因為這裡欠收拾。”

裴矩聽到最後這番話,目光微微一縮,放下了手中茶杯,心頭湧起一股憂慮。

大隋十四個監察州成立的時間並不久,很多州府的人員配給不完善、職能尚未分明。而幽州和突厥、奚族、霫族、南室韋、伯咄靺鞨、白山靺鞨、高句麗接壤;其形勢之複雜、之嚴峻,比大勢已定的涼州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朝廷最先組建、重點支援的便是幽州州府。

然而非常完善的幽州州府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鬧出這等大事來,而且州府官員基本上都參與這個大桉。如此糜爛的官場作風、貪汙嚴重的吏治,也難怪楊集說幽州“欠收拾”了。

在這其中,作為一首的刺史李子雄又是扮演什麼角色?他究竟是參與其中,還是不聞不問不作為?

不過與這些相比,裴矩更擔心的是搬空的義倉,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那完全就是一個懸在頭頂之上、不受控制的堰塞湖,一旦爆發出來,勢必天崩地裂、天下震動。

過了半晌,裴矩長嘆一聲,問道:“你打算怎麼辦?”

“殺!”楊集語氣雖然平澹,但一種沖天的殺氣有若實質一般湧了出來:“反正這個天下什麼都缺,唯獨想當官的人不缺,如果殺一個不夠,那就殺十個,十個不夠就殺百個、千個、萬個、十萬個!”

“你知道個屁、你屁都不懂,就知道殺殺殺。難怪裴淑英那不孝女死活要嫁給你,因為你們一樣愚蠢。”裴矩非但沒有被感染住,反而聽得怒火中燒,咬牙切齒的低聲說道:“我也知道各種典章制度漏洞百出,但你以為制定律法和制度的人不懂、不知道嗎?並不是。一是他們都以作法自斃的商殃為鑑,他們擔心自己或子孫有朝一日犯下錯誤,最後卻被自己制定的律法弄死,便故意留下餘地;二是給下面官員創造撈錢機會。正是這兩種思想,使他們心照不宣,於是很多律法和制度就這麼漏洞百出地透過了。”

“就算律法和制度制訂得再完善,但也要來人執行,如果執行不力,那便是將板子高高舉起、但卻輕輕放下,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理睬這所謂律法制度,對此,你能如何?你又能如何?所以,最好還是圓滑一點。”

裴矩大發雷霆,偏偏人多不敢說得太大聲,他那壓低嗓音使氣氛顯得陰森森的。

“除了殺,我還能如何?”楊集毫不猶豫的說道:“如果殺一個不夠,那就殺十個,十個不夠就殺百個、千個、萬個、十萬個!反正這個天下什麼都缺,唯獨想當官的人不缺。”

“……”裴矩目瞪口呆,他苦口婆心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楊集老練一點,別老是打打殺殺,希望他明白打打殺殺是不對的。

孰料,一句重複的話,直接把他的努力破了個乾淨。但裴矩不能否認的話,打殺的確是一個簡單直接又有效的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