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楊廣吃了一頓午飯,楊集離開宮城,來到皇城東北角的左翊衛官署。
依照十六衛府的編制,左翊衛主要官員是左翊衛上將軍、左翊衛大將軍、兩名左翊衛將軍、司馬、長史、主薄、兩名錄事參軍事、諸曹各有參軍事一人。楊集這個上將軍把要職愣是當成了閒職,故而軍務以大將軍為主、兩位將軍輔之。如今的左翊衛大將軍是張瑾,左將軍是魚俱羅、右將軍是馮盎。
張瑾對於頂頭上司的忽然來訪,表現得極為積極友善,親自將楊集請入大堂。
也許是要給從未露面的楊集一個好印象,除了左右將軍魚俱羅、馮盎以外,司馬、長史、主薄、兩名錄事參軍事、諸曹各有參軍事、中郎將﹑郎將等左翊衛文武官員,盡皆放下手中軍務,紛紛趕來相見。
楊集在張瑾的一一介紹下,總算是認識左翊衛的一干屬下。不過他也只是見見人、瞭解瞭解日常的執行模式,並沒有干涉他們的行事準則。
對於楊集的做法,一干文武松了口氣、好感好生。左翊衛的處事準則是十六衛府正式確立、以及軍改之後形成的,各級文武都有處事方法和經驗,他們最怕折騰出了名的楊集為了找存在亂指揮、亂改良,若是如此,不但會加大工作量,還會造成左翊衛的癱瘓。
楊集拿起案角的一個冊子看了看,發現竟是河南府所編寫上元節警戒建議,同時希望十六衛府各司其職、嚴陣以待。他翻閱了一會兒,向張瑾問道:“張將軍,這是什麼時候送來的?”
“就在兩三刻之前!”張瑾答覆了一句,又向楊集解釋道:“據傳訊的河南府官員說,河南府給另外十五個衛府也送了一份。盧府尹等人認為朝拜的各國君王和使臣、朝集使還在。明天晚上的上元燈節必將人山人海,光靠河南府的力量,無法兼顧全城的安全。未免歹人趁亂擄掠婦幼、搶奪遊人錢財,河南府希望十六衛府出兵,幫助維持秩序。”
其實這也是元壽父子年前遇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朝廷在春節前後便讓十六衛府、驍果軍十府幫助河南府一起維持全城秩序。不過相對於在家裡過節的春節,明天晚上出來觀燈的人數肯定更多、治安壓力也更大。河南府有此請求,也在意料之中。
而上元燈節堪稱是春節的後續,河南府又有朝廷的授權,也就沒有專門在朝會上提申請,而是與各軍主將進行溝通,希望各軍像之前那般配合。
楊集隨口問道:“不知張將軍是怎麼考慮的?”
張瑾說道:“大王,末將等人方才也商議了此事,總結春節前後的部署,都認為各軍職責不明確,要是出了事,也不好追究哪支軍隊的責任。末將等人認為劃分割槽域、各軍各守一區比較好。這樣落到實處,各軍職責明確,無須到處亂跑,也能更好的維持城內秩序。”
停頓了一下,張瑾又說道:“大王到來之前,末將正準備前去衛尉寺,與盧府尹、各軍主將商議此事。”
“張將軍此法極好。”楊集點了點頭,又向眾人說道:“我是來找馮將軍的,諸位都去忙吧!”
“末將/下官告辭!”眾人聞言,紛紛行禮告退,偌大的官廳只剩下楊集與馮盎。
“不知大王有何吩咐?”馮盎上前行禮道。
“你和馮家的事情,我已經與聖人說了!”楊集目光看向馮盎,笑著說道:“你才華出眾,又與其他重臣沒有什麼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這便是你最大的優勢。你只要盡忠職守,日後未必不能成為大將軍、宰相。”
馮盎激動得滿臉通紅,一禮及地:“末將多謝大王栽培,末將定會牢記大王教誨,效忠聖人、效忠大隋。”
楊集點了點頭,又說道:“朝廷即將以交州為起點,重新開啟海上絲綢之路,這也是嶺南人的大好機會。你認識熟悉海上航線、海上水文的人手嗎?”
馮盎連忙說道:“這類人還真有,而且還不少。末將老家甚至還有一些海圖、海島圖,以及林邑以南的國度的資料。”
“太好了!”楊集大喜過望,吩咐道:“你稍後便寫信回家,讓這些人才帶著海圖、資料即日上京,朝廷必有大用。”
“末將遵命!”
“還有一件大事要與你商議。”楊集壓低了聲音,向馮盎說道:“不過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下職後,你到王府與我面談。”
聽了楊集此話,馮盎一顆心怦怦直跳,拱手道:“末將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