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846章:韋雲起,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6章:韋雲起,危! (1 / 2)

煙筒山大營和高句麗城城外大營、高句麗城在開戰之前,原本有二十多萬士兵和高句麗百姓;戰後,只逃出三萬多人,餘者要麼被燒死、要麼被隋軍殺死、要麼成了俘虜。戰果不謂不輝煌。

而這場襲擊戰、火攻戰不但是隋軍東征高句麗以來「殺敵」最多的一戰,同時在殺敵數量方面,打破了當年火攻高壁嶺的記錄,成為大隋王朝一個全新的記錄。

區別的是高壁嶺燒死計程車兵畢竟終究是自己人,所以楊素與屈突通飽受非議,放火燒營的屈突通至今猶自受到幷州百姓謾罵和詛咒。而楊集這場火攻的性質卻是截然不同,只因他所燒死、殺死的物件都是實實在在的敵方軍民,若是把這場大捷傳回大隋王朝,一定得到大隋百姓一致讚賞,而不是說他殘暴。

相同的是兩把大火都具備了決定性的作用,煙筒山戰役的結果傳出,海城河兩岸中小城池裡的高句麗守城士兵無不是聞風而降。

楊集並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中小城池之上,與楊綸會師以後,兄弟倆立刻向西方的建安城進軍。

建安城位於海城河匯入遼水的河口地帶,對岸不遠處則是遼東郡東山縣,亦是高句麗用來防禦隋軍東渡的重要一環、重要堅城。之前由淵子澈率六萬精兵坐鎮,但是他和副城主楊賢傾巢出動,並被楊集一把大火燒得一乾二淨,從而導致這座雄城無兵鎮守。當隋軍挾大勝之勢而來,建安城的文武官員毫不猶豫的獻城投降了。

清點城中物資,楊集失笑道:「高元在建安城這邊,也是學聰明瞭!」

建安城既是雄城、也是高句麗戰略要地。依照高句麗君臣又想打又怕打的特點,他們一會在重要城池之中儲備大量糧草物資。但是楊集在建安城收繳的物資卻是極少,甚至不夠五萬左右的騎兵食用半個月,這顯然是高句麗君臣是吃過新城、貴端城、玄菟城、新城和橫山城的大虧以後,將城中物資都調走了。

一問之下,果然被高句麗人運去遼東城了。

「我們又不缺糧少物,哪怕一顆米都不剩下,也影響不了我軍的用度。」楊綸對於這個結果,心中並不是很在意。因為高句麗自開皇十八年開始,就十分重視兩國對峙前沿的遼東平原;這些年以來,他們不斷把各種物資儲存於遼東各大重城、買自元家漁陽系的糧食也分別囤積在遼東各個堅城之中,企圖在大隋王朝進攻之時打一場消耗戰,促使隋軍因後勤不濟而退兵;然而戰爭打到現在,除了遼東城的物資之外,餘者多數都便宜了隋軍。

大隋東征軍現在僅僅只是憑藉繳自個城池的物資,少說也能吃上一年之久,更何況,楊集與各大名門世家交易的糧食又陸陸續續的送到遼東郡,所以他們根本不用為糧草發愁。

這也是兵少的好處;要是發動幾十上百萬大軍,光是每天的人吃馬嚼就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天文數字,更別說整場戰爭的總消耗了。

「這倒也是!」楊集笑著點頭,問道:「兄長,你說現在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自然是擴大戰果、一定到底了!」楊綸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接著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戰前,我們把戰場戰役一分為三。遼東戰場大多數國土已經被我大隋收復了,只要把遼東城為首的九大重城一一攻克,亦或是將高句麗軍困在其中,那麼遼東南北平原、遼東半島是安全的。」

「千山—鴨淥水—薩水戰場方面,只要周法尚總管把國內城守軍殲滅,餘者不足為慮,所以重點在於「薩水浿水」戰場。那裡不但是第三戰場,同時也是高句麗的核心地帶,一旦我軍進入其中,高句麗軍民極可能與我們死戰到底。此外,還要防止這一地區的軍民橫渡薩水,支援千山—鴨淥水—薩水戰場。而周總管手上兵力有限,既要攻、又要守、還要防止收復地的軍民造反,他要是不能

及時橫渡沸水、攻佔國內城,情況將會十分棘手。」

說到這兒,楊綸又著重強調:「遼東九大重城城防高大堅固、物資充足,兵力比我們總兵力還多,此時不但時刻威脅到剛剛收復的國土,而且牽制了我軍主力;若是不能儘快將之殲滅,不利於接下來的戰鬥。依我之見,即便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攻下遼東城,但是也要把它的八大犄角攻克,並在戰鬥之中殲滅敵軍有生之力,使之不再成為巨大的威脅。」

楊集也是這個想法,他沉吟半晌,向楊綸說道:「正如兄長所言,只要高元無法脫困而出,遼東平原南部、遼東半島是安全的,所以這片地區沒必要留下這麼多的兵力。兄長收攏收攏一下兵力,南下接管薩水防線,好讓周總管放開手腳與乙支仁德決戰。」

「我聽你一問,就知道會是這樣子。」楊綸沒好氣的瞪了楊集一眼,不過他也知道楊義臣、李景等副人都陷入了遼東戰場,目前只有自己最合適,對於楊集的安排倒也沒有拒絕,正色道:「你讓去南方可以,只是蓋牟城、安市城、黎山城萬萬不能出現差錯,每座城池最少要有五千守軍,如是算下來,我可用之兵實則少之又少,所以你得想法子給我補充兵力,若不然,我哪怕是到了南方,也取不半點作用。」

楊集說道:「兵力的問題,我早就為兄長準備好了!」

「你哪來的兵?」楊綸奇道。

「就是朝廷用來修遼西走廊官道的刑徒!」楊集說道:「朝廷修遼西走廊官道之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於是將幽、冀、豫、兗、青五州刑徒都送來修路,此外還有很多買自西北異族的奴隸,總人數將近十萬人;其中調往燕山北道運糧的人數就有三萬五千人。我在開戰之前為了殲滅襲擊運糧隊的奚仲殘部,便吩咐宗羅睺和薛萬均整編了六千人。他們都說這些人體魄強悍、作戰勇勐,而且這些士兵為了將功折罪,非常遵守法紀。之後又讓有又讓李子雄、鄧暠整編了三萬徒刑、兩萬奴兵。」

向楊綸解釋完畢,楊集又把這支軍隊的所在之處說了出來:「李子雄帶了三萬去遼東城與楊義臣等人會師了,但是遼水對岸還有鄧暠所統率的五千幽州郡縣兵、兩萬名新軍;這些軍隊都可以給你。」

「那我可多謝你了。」楊綸這時終於楊集為什麼這麼大方了,原來早有準備,他又驚又喜的說道:「你能不能也給我一些奴兵?」

楊綸知道楊集向來喜歡用異族俘虜、奴隸組成的奴兵,他為讓這些人賣命,還用類似於軍功制的「五等人制」給這些奴兵看到希望;而這些人為了立功、成為大隋子民,每當奉命攻堅之時,都是格外的賣命。更重要的是哪怕他們死光了,朝廷也不用撫卹。

這種兵,又有哪個將軍不喜歡?

「鄧暠手中就有一萬奴兵。」楊集說完,又有些不放心的叮囑道:「奴兵雖然說不用撫卹,可好歹也是不用花錢的人力資源,你可別故意消耗了。」

楊綸勐點頭:「當然、當然!」

「關於高句麗的俘虜、降兵,我也有了大致的安排!」楊集又說道:「戰爭結束以後,我打算把他們一律調去益州、梁州修路,所以你能不殺則儘量不殺。」

楊綸無語道:「那你之前還「讓他們譁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