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集這幾天之所以老老實實的呆在杉松城,一方面是手上的兵力和將士們戰鬥力不允許他去刺激高元、不允許他繼續向南方進軍;另一方面是天天下大暴雨,這樣的天氣不宜作戰,要是強行為之,隋軍最為犀利的弓弩發揮不出半點作用,只因弓弩的弓、弦一旦被水浸泡,就會變軟,射/出去的箭失的威力減少九成以上,根本就不能給中箭的敵軍士兵造成傷害。
這種情況之下,高元要是揮師北上、強攻杉松城和李家堡,楊集也只能收兵退到北方的小遼水北岸。這不是楊集慫,而是他的實力確確實實遠不如高元;他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縱有萬般奇謀也不管用。好在高元沒/種。
高元明明擁有二三十萬精兵,可他不但不敢刺激隋軍,反而抓緊時間讓淵子澄收攏“貴端水—大梁水”地區軍民;反而老老實實的用錢糧贖買俘虜、傷兵。
直到昨天下午,於仲文率領的兩萬二千名奚族軍戰士、降將斛律晉八千嫡系軍抵達了杉松城,此部加上楊善會和韋雲起集結而來的一萬涼州軍,使楊集手中的兵力一下子寬裕了起來。
而李景率領的兩萬五千名冀州軍、裴矩和崔弘升為首的一萬漠州軍和一萬原高昌圖句麗軍、宗羅睺和薛萬均的為首的六千名刑徒軍也在明天、後來抵達。
這些軍隊的到來和即將到來,終於讓楊集鬆了一口氣,可是形勢對於他來說,情況仍舊不樂觀。因為李子雄今天上午派人送來一個非常重要的軍情,這份軍情與消失已久楊綸有關。
楊綸的任務是從柳城郡望海屯出海,襲取遼東灣以東的蓋牟城和安市城,以斷高元退路、南方援軍之路。他們出海的時候,在遼東灣遇到一場風浪暴雨;好在風浪不大,而楊綸又是採用連環船的方式出海,所以他的軍隊沒有什麼損失,只不過船隊卻嚴重的偏離了既定航道,愣是跑到遼東半島中西部的長興島去了。
長興島東西長三十多公里、南北寬十二公里左右,島上地勢呈丘陵地貌特點,西部較高、中東部較低。它在春秋戰國時是東胡的土地,秦漢時期則屬於遼東郡文縣,到了東晉將領桓玄稱帝的公元404年,包括長興島在內的遼東半島盡為高句麗佔領。
高句麗人見到長興島溫和溼潤、四季分明,於是在長興島設長興縣管理本島和交流島、鳳鳴島、蓮花島(西中島)、駱駝島,並且鼓勵遼東半島入島居住、開發,從此,這個荒蕪多年的海島得以興盛。
楊綸給吹到了這裡,索性將錯就錯的滅了人數不多的島上守軍,之後再向東進軍,利用高建武騙取了嵐崮城(瓦房店市)、石城、卑沙城、牧羊城,令半島南端盡歸大隋所有。接著又用高建武的名義把五城守軍騙去遠離大陸、人數最少的蓮花島防禦隋軍水師。
事後,楊綸留下麥孟才、錢傑和五千名士兵坐鎮嵐崮城,封控蓮花島。自己則是打著援軍的旗號率領兩萬名士兵沿海北上,由於半島上的各城高句軍守軍目光都在北方,又加上陸陸續續有士兵奉命北上,他們也沒有懷疑楊綸這支軍隊。等他們到了蓋牟城和安市城,高建武再一次為大隋建功立業。
但是楊綸的好運也許馬上到頭了,因為高惠貞奉高元之令率兩萬大軍接管二城防禦任務,此時的高惠貞應該到了高句麗軍後勤重地橫山城一帶。如果高建武這次騙不了高惠貞,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兩軍一旦開戰、或者訊息洩漏,高元一定會派遣大軍勐攻楊綸,重新打通溝通南北的關鍵節點!
不過現在算是非常好的了,因為幽州水師遇到這場風浪和暴雨的緣故,使楊綸奪取二城的時間足足晚了十三天;如果他們沒有被吹離航道、沒有這意外的十三天時間,這支奇兵恐怕早在十三天前就被高元派去的軍隊給滅了。
現在對於楊集來說,必須儘快殺到南方;唯有如此,這支奇兵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否則,必亡。
城守府大堂中,楊集細細觀察著地圖,目光不時在杉松城和李家堡城、遼東郡懷遠鎮、蓋牟城和安市城之間掃視,三者各據一點後,便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
李子雄所在的懷遠鎮位於中間那個連線點,可他被遼水隔在遼水西岸,手中的兵力、船隻使他自保有餘,進取不足,橫渡遼水根本談不上。雖然他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分五千士兵乘船支援楊綸,可是楊綸兩萬五千人一旦分守兩城,兵力就不多了。若是兩城都來了強敵,他們肯定要分一部分士兵震懾城內的高句麗人,最終可以用來迎戰計程車兵會變得更少。
“大王,大隋與高句麗之戰牽連甚廣,而滕王佔領的蓋牟城和安市城是異常關鍵的一環,若他兵敗,導致高元重新打通南下之路,我們哪怕打下整個遼東平原,也會使這場戰鬥變得曠日持久,到時候,犧牲更大。李子雄將軍不能再分兵了,否則,遼東危矣!”郝瑗嘆息一聲,說道:“如今只能看我們的了,只要我們殺到對岸,兵臨高元所在的的遼東城下,滕王壓力必將大減。”
旁邊的凌敬亦是說道:“大王,為今之計,我軍只有強攻一途了,時間越快越好,絕不能再拖。至於淵子澄之軍,先行放在一旁。”
“強攻就強攻吧。”楊集也知道事態已經脫離了掌控,唯有一往無前,才能佔據先機,才能重新掌控全域性。而且他在賣給高元的俘虜和傷兵之中摻了三千名假傷兵,只要他們成功渡過大梁水、兵臨遼東城下,這三千名被接入傷兵營計程車兵就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要是裡應外合的攻克遼東城、拿下高元和淵子游,那便是一場完美的斬首行動。別的一切,都將變得十分簡單起來,而楊綸之危也將不刃而解。
“大王……”就在楊集準備下達作戰命令之際,朱粲手持一封書信飛快進入大堂,邊走邊說道:“大王,這是韓洪將軍派人送來的緊急軍情。”
“呈上來!”楊集道。
“喏!”朱粲上前遞給了楊集。
楊集將急報開啟,一目十行的看完,隨手就把軍情扔在桉幾之上,抬眸向下首文武說道:“韓洪將軍軍情上說:駐紮在石城山城的高句麗主將高僧羅離營東進,率領三萬多名精兵向李家堡進軍。與此同時,高元之弟高大陽帶領三萬名精兵、兩三萬名輔兵和輜重兵從南岸的下堡城橫渡大梁水,其目標也是李家堡。此軍隨行物資除了大量運輸糧食的車子以外,還有很多搬運攻城器械的大車。兩支軍隊將於黃昏時分抵達李家堡西城、南城。”
停頓了一下,又將自己的感覺說了出來:“從高大陽的準備的物資來看,高句麗是打算強攻李家堡。敵軍精銳士兵和雜兵加起來是八九萬人,而淵子澄一旦安排好後續之事,肯定也會從黎山城率軍東來。而我軍守軍雖有三萬,然此城城牆低矮、防禦力不如大城重城,所以這將是一場苦戰。”
隨著楊集話音落下,大堂裡的氣氛也變得十分凝重和壓抑起來。
楊義臣發現楊集雖是如此說著,然而神色卻反而鬆了不少,僅僅只是想了一下,眼睛忽然一亮,上前拱手一禮,說道:“大王,末將認為這個軍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