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臣現在都認為他愛民,那他自然要把仁義之君這個角色扮演到底了,若不然,豈不是打他自己的臉麼?
「臣遵命!」段文振深禮一禮,鄭重承諾道:「臣麾下將士若是行不法之事,臣自刎謝罪。」
「你明白就好!」楊廣點了點頭,目光看了蠢蠢欲動的武將們,稍一思忖,便點將道:「辛世雄、李仲文。」
辛世雄、李仲文大喜過望,兩人不約而同的出列,大聲道:「末將在!」
楊廣看了他們一眼,沉聲下令道:「朕任命你二人為雍州道行軍副總管,協助段總管行動,一切聽令於段總管,不得擅自做主。」
「末將遵命!」辛世雄、於仲文大聲應命,退到段文振身後。
見到楊廣把西路軍安排妥當,楊集心知接下該是自己了,就是不知他除了楊義
臣之外,另外給自己安排副手又是誰。這讓他頗為期待。
「衛王楊集!」不出楊集所料,做好鋪墊的楊廣果真是點了他的名。
「臣在!」楊集已然準備就緒,連忙起身,大步來到大殿中間,神情肅然的向楊廣拱手一禮:「請聖人示下。」
「衛王,朕任命你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六萬大軍沿著冀州、幽州北上!」楊廣停了一下,接著又虎著臉、憤憤然的一揮手,厲聲說道:「另外,高句麗在我大隋邊境集結三十餘萬大軍,其不軌之心昭然若揭。朕北巡期間,高元極可能做出不利大隋、不利會談之事,為了便於行事、應對極可能出現的衝突,特加封你為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督冀州幽州諸軍政事務,誰敢不遵,殺無赦!」
諸臣駭然又恍然:原來是高句麗蠢蠢欲動,促使聖人臨時調整了行程、改了北巡大軍既定的部署;不過高句麗不安好心,的確應當做好萬全準備。而楊集狠狠地收拾了高句麗一頓,他的確是東路軍的最佳主帥。
可是楊廣本人心中卻是後悔不迭了,按照他與楊集的密談,僅僅只是授予他遼東道大總管之職,而且他還千叮萬囑,讓楊集收斂一點,別打得太狠、太過分。
然而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怎麼搞的,竟然受這氣氛一烘托、頭腦發熱的增加了一個執掌兩個大州軍政的河北道行臺尚書令,這不是慫恿他去幹壞事麼?但此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楊廣也不能收回成就了,只好不放心的向楊集叮囑道:「我大隋王朝乃是禮儀之邦,仁義是我們做事的準則和宗旨,高句麗好歹也是我們的附屬之國,若高元安分守己,休要挑起戰端!切記、切記!」
說完,楊廣終於省悟過來了:其實不安分的是他自己,他的心靈深處實際非常期待楊集幹出一些壞事,這才不動腦子的加封了一個足以讓楊集大膽闖禍的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聞言,楊集心中深感無語,這不是你讓***壞事的麼?否則的話,我現在還在睡大覺呢!不過此時此刻,卻是萬萬不能馬虎的,於是神情嚴肅的抱拳行禮道:「臣遵命!」
與此同時,他心中忽然感到責任增加了、使命也變了,看樣子,這個天馬行空的皇帝是改變了主意,希望他在遼東大搞特搞,若不然,為何加封了這麼大的權力?
「裴矩!」楊廣覺得自己應當給楊集安排一個老成穩重、威望十足謀臣才行,若不然,誰控制得了他啊?裴矩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他還是楊集的岳父,楊集無論再怎麼囂張,多少也得給裴矩一點面子、多少也能聽取他的良言相勸。
「老臣在!」裴矩沒有想到還有自己事兒,大感意外的怔了一怔,緊接著連忙出列道。
「朕任命你為河北道行臺左僕射、遼東道行軍長史,在此期間,你務必全力輔佐衛王,助他完全使命。」楊廣看了老成穩重的裴矩一眼,重重的說道:「若他有不當之處,必須勇於直言。」
「臣遵命,請聖人放心!老臣定然竭盡全力輔佐衛王!」裴矩明白楊廣的意思了:如果楊集想宰人、想搞事,那他就負責給他策劃一個個殺人於無形的良方、戰術。
行軍長史等於是軍師,軍師的職責不就是這些?
此事好辦之極!
更何況,楊集不僅是自己的女婿,而且兩家的關係出現了一絲絲微不可察的隔閡,他正擔心隔閡擴在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早已有了彌補之心,只是始終沒有機會。現在既然有了這麼好的機會,他豈有不盡心盡力之理?
「如此便好!」楊廣大放寬心的點了點頭,想著遼東局勢嚴峻、高句麗兵力雄厚,而楊集還要去搞元氏漁陽系,必須給他多備幾個帥才才對,於是點將道:「楊義臣、於仲文、李景、崔弘昇!」
「臣在/末將!」楊義臣、
於仲文、李景、崔弘昇出列行禮,一字排開的向楊廣行禮,靜候皇帝的任命。
「朕任命你四人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說著,楊廣目光在四將臉上掃了掃,神色凝重的的叮囑道:「遼東局勢,你四人心中有數,朕也沒有什麼好交待的,你們身為副總管,一切遵衛王之令行事即可,否則,軍法從事。」
楊義臣和於仲文、李景、崔弘昇心頭凜然的拱手道:「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