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貴族集團源於武川,初建於關中,獨孤家作為創周、建隋的主力之一,地位早已超然;其名聲現在看似不如元氏、竇氏,朝堂上也沒有幾個人,可是關隴貴族多數門閥都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除去光鮮的表面不如元氏之外,真正的實力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旦釋放出強大的人脈關係,足以令人驚心動魄、目瞪口呆。
而元氏在宇文泰時期因是北魏皇族而地位尊崇;元欣在北魏權勢滔天,有著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等一干頭銜,等到西魏恭帝即位以後,他又進為大丞相。而八柱國中的其他六名柱國,實際上是受到宇文泰和元欣聯合節制,得益於祖上打下的江山,元氏的實力不容小覷。
時至今日,包括關中在內的整個雍州仍然關隴貴族天下,按照勢力劃分的話,雍州北部又以基礎雄厚的元氏為最。
對於楊廣這個帝王而言,平衡乃是馭臣之道,自從他登基以來,就一直打壓支援楊勇暴力發動仁壽宮政變的元派。雖然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朝元家嫡系出手,可是老表豳州軍大將軍豆盧寬和楊諒的妻舅豆盧懿、豆盧毓所在的豆盧氏是元派。
在軍改中,被楊集拿下的西魏大將軍、庸國公王雄後裔王升;西魏大將軍、東平郡公梁椿後裔梁宏;西魏大將軍、河北郡公王德後裔豳州刺史王世郎;西魏大將軍、宿國公辛威後裔辛泰……同樣是元派。
當李淵說武川盟盟主是元家以後,楊廣朝著元壽、張瑾等元派首領下手的同時,啟用了獨孤派首領、獨孤家前任家主獨孤順。
獨孤順在先帝時期,爵位是武城縣公、虛高的司空,實職倒是一個都沒有;但由於在仁壽三年的時候,「獨孤陀」和元氏、竇氏敗類引步迦可汗南下,等到楊集把三十多萬突厥軍擊敗、弄死步迦可汗以後,朝廷開始進行了清算。
清算過程中,第一個被逮住的人是賀若弼,賀若弼這個傢伙自知必死無疑,但他為了保住家族,便把參與此事的獨孤氏、元氏、竇氏等等家族都供了出來,他覺得整個關隴貴族都涉及此案,年邁的楊堅再怎麼著,也不敢「秉公執法」。正如賀若弼所料,楊堅的確不敢對所有人都「秉公執法」,可他卻敢對人見人惡惡貫滿盈的賀若家「秉公執法」、滿門抄斬;而對於獨孤氏和元氏、竇氏等家族,則是隻誅惡首以及惡首那一房。
獨孤家用來當替死鬼的是獨孤陀那一房,不過楊堅知道一切都是家主獨孤順的主意,否則獨孤陀也沒有那個膽子,所以他雖然沒有在明面上深究,可卻迂迴的說獨孤順作為獨孤家家主,教導無方,導致獨孤陀引步迦可汗南下,其罪同樣重大,於是將獨孤順罷免為民,武城縣公、司空自然也沒有了。
楊廣本著打一派、拉一派的帝王心術,不僅恢復了獨孤順原先的武城縣令和司空,還授予他一個刑部侍郎的實職。
此時的中華/殿內,朝會仍在繼續,大隋君臣商議著北方的抗旱事宜。北方近來氣候十分異常,尤其是雍、並、幽三州北部諸郡,自去年底就久旱無雨,嚴峻的旱情,已經嚴重影響了夏糧的收成。如果再不下雨,連今年的秋糧也無法保障了。
雖然說朝廷不缺糧,可是北方百姓呢?百姓怎麼辦?所以無論如何,朝廷也要竭盡全力的幫助百姓抗旱保收,確保百姓秋天有所收穫,而不是絕收。
「獨孤侍郎,你剛從北方回來不久,但不知北方諸郡旱情如何?」楊廣說著,將目光投向了剛從雍州北部回來不久的獨孤順。
對於獨孤順這個舅舅,楊廣是「重視」之極;他上任不久,楊廣就令他持節去巡視雍州北部去了。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你獨孤順作為刑部侍郎,你若不秉公執法,那怎麼能行?或許你並沒有真正的秉公執法,但只要元氏認為你在搞他們,那就夠了。
獨孤順自然明白楊廣的險惡用心,但刑部侍郎是一個炙手可熱、令人眼饞的職務,他和他的家族都拒絕不了。作為復出之戰,怎麼也要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否則這個位子是坐不穩的。於是他在巡視期間如楊廣之所願,拿下很多貪官汙吏,而後又順藤摸瓜,抓捕了許多一貪官汙吏勾結的地方豪強。
至於和心生芥蒂的元氏的關係,等他坐穩了刑部侍郎之職,大家再坐下來慢慢談、慢慢改善。如果元氏實在不信,那也沒辦法了。
反正我們獨孤家也沒信過你們;嗯,還有你們元氏掌控雍北的商道,我們也眼饞得緊呢!
獨孤順聞言,起身行禮道:「啟稟聖人,自去年冬天以來,北方的五原、榆林、靈武、鹽川、朔方五郡的不少地方都沒有下雪。開春後,這斷斷續續的下了幾場小雨。臣奉命巡視之際,官員和地方宿老普遍反應受災嚴重,如今夏糧歉收嚴重,秋糧更是無法保障,多是請求朝廷減免賦稅。其中以朔方和鹽川諸縣受災最為嚴重,蝗蟲肆虐,官員懇請朝廷撥付錢糧賑濟災民。」
太府寺卿元壽目光陰沉了幾分,獨孤順這條老狗背信棄義,拿他們元氏子弟開刀;雖然說,元氏以前為了自家利益,也沒少幹過類似的事兒,但關隴門閥的地位江河日下,現在能和以前一樣嗎?獨孤家沒有真心抱團取暖也就罷了,竟然還朝元氏下手了,真是可惡之極。
尤為可惡的是,獨孤順完美的繼承了其父獨孤信有便宜就佔的風格,此時將五原、榆林、靈武一言代過,然後著重提了獨孤家的傳統勢力範圍朔方和鹽川郡,不僅說此二郡受災嚴重,還要朝廷減免賦稅、撥付錢糧賑濟。
楊廣皺眉道:「真是奇了怪了,往年北方也有旱情,緣何今年一波接著一波?」
「聖人,北地近年大旱不斷,雖然說不上上說赤野千里,可是收成受旱情影響,一年少過一年。今年進入四月份以來,旱情有愈演愈烈之勢。」獨孤順停頓了一下,不疾不徐的說道:「靈武鳴沙縣、榆林富昌縣更是因為災情嚴重,官員盤剝百姓,激起了民變。」
「聖人!」大理寺卿、議事堂宰相長孫熾出列接話道:「前日議事堂和三省、九寺對地方官員引起民變事宜展開了調查,如是百姓因為生計之難而激起民變,朝廷依律追責;如是他們將百姓逼至這等地步,朝廷依律嚴懲。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因為乾旱、缺糧造成的。而現在各地官員都要求朝廷減免賦稅,許是他們因噎廢食,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