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遺憾的是,他和楊廣從來都不在一個地方,否則的話,他一定像韋小寶那樣把自己弄得披頭散佈、滿身泥濘,然後去見楊廣。
。
。
。
在大隋十四個監察州中,青州算是最小的一個,全州上下只有只有四郡三十六縣,四郡分別是統十縣的齊郡、是統十縣的北海郡、統九縣的東來郡、統七縣的高密郡。
青州州治設在齊郡郡治歷城縣,由於這個監察州的“首腦”是親王級別的道王楊靜,故而青州長官和雍、涼、冀、揚相當,以“州牧”名之。
楊靜和楊集、楊智積一樣,從仁壽年間的大總管一直當到現在的州牧,始終沒有挪過。
青州地盤雖然小,可是地盤小也有小的好處,這個好處就是既沒戰事、也好管理,而且楊靜又不像楊集和楊綸那麼愛折騰,所以他倒是把這個小州州牧當得有聲有色。
楊靜是楊瓚的庶子,和楊綸是同父異母兄弟,但由於他是庶出,而楊堅的異母弟楊嵩早在北周時期就英年早逝了,於是楊堅就把楊靜繼給追封的道宣王楊嵩,讓他為楊嵩這一脈開花散葉。而楊嵩和楊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倆的血脈比楊堅、楊瓚、楊整更近,當楊靜成了楊嵩的兒子以後,就跟楊瓚這一脈沒有關係了。現在他和楊集的“血緣”關係、比同父異母的楊綸更近一些。
對於這個理論上更親一點的兄弟,楊集十分關照,當楊靜成了青州大總管,楊集就讓他在青州找金礦。
楊集讀初中的時候,有門名叫《地理》的課程,上面對國內礦產資源分佈區域都有詳細記載,而初中文科考試的題目,靠的全部是死記硬背,而讀初中那個年紀,記憶力特別好,記下的知識,遠超高中、大學持久,所以楊集雖然把高中、大學的知識忘得一乾二淨了,但現在還記得初中學到的十大產糧基糧、十大風景區、三山夾兩盆、攀枝花和江夏產鐵、六盤水和山西產煤、山東產金等初中常識。
這些死記硬背、人盡皆知的常識,到了“地理知識荒漠”一般的隋朝,很多都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瑰寶。但金銀銅鐵不是長在地面之上,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找到、有沒有恆心去找又是另外一回事。
然而楊靜相信楊集,也不缺恆心,當他聽楊集說青州有很多很多金礦,只要一一找出來,年產黃金萬斤都不是問題,本來有些半信半疑的,可是上任以後,見青州官營金礦每天都產出大量黃金,便全信了,然後興致沖沖的讓人順著楊集提供的線索去找金礦。
但是忙活了幾年下來,愣是連毛根都沒找著。
“不可能沒有金礦、不應該沒有金鏟!”再一次無功而返的楊靜回府上,便一頭悶進了書房之中,細細的觀看著各種圖紙、資料。
楊靜很相信楊集,他在楊集蠱惑之下,先是讓熟知礦脈的工匠找,當這些人一律找不到,他根本沒有考慮過楊集是不是對的,只是單純懷疑這些人專業水平不行,不盡力、吃不了苦,於是自己學了起來,久而久之,倒是把他自己學成一個專業找礦的人了。
還真別說,他雖然找不到楊集說的“焦家金銀礦”、“三山島金礦”、“夏甸金礦”、“新城金礦”、“玲瓏金礦”,可是他卻憑著自己學到的純熟的技術,另外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十多個小金礦,大有所獲之後,又覺得自己水平不夠、學得不到位,所以找不到楊集說的五大金礦。
這一次,楊靜是從東來郡掖縣回來的,而楊集說的“焦家金銀礦”就在掖縣境內,透過他從當地的土質、石質來判斷,應該有金銀才是,然而還是一無所獲。
道王妃是達奚長儒的孫女,名叫達奚貞,她見丈夫如此,也不以為異,而且她這個啥也不懂的女人在丈夫的帶動下,竟然也學到一身頗為精湛的找礦知識。
她把茶壺到桌邊,一一拿起丈夫帶回家的石頭仔細打量著,最後看了看一塊石頭光滑的橫截面,很肯定的向楊靜說出了自己的判斷:“郎君,從這塊石材上看,應當有些銀子。”
“嗯!”楊靜點點頭:“銀子是有一點,不過據我和幾名老礦工推算,這個地方的含銀量少得相當可憐;便是大力開採,最後得到的銀子,便是連人力都支付不了,所以這種礦藏就算開出來,那也是入不敷出,毫無意義!”
“下面呢?你挖了沒有?”達奚貞問道。
楊靜說道:“正安排一些人在那裡嘗試著,也不知下面有沒有,如果含量稍微高一些,倒是可以試著開採。”
“大王!”這時,一名管家在門外大聲說道:“前方傳來訊息,說是羅山玲瓏金礦找著了。”
“果真?”兩口子大喜過望。
管家喜滋滋的說道:“不假!”
楊靜霍然起身,向王妃說道:“娘子,我去羅山看看,你……”
“我也去。”達奚貞連忙說道。
——————
【國內十大金礦,山/東獨佔五個。】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