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選拔錄用等事,也可放心安排了,不過仍需得到衛王決定。」
「臣遵命!」牛弘依言退下。
楊廣看了看楊達,沉聲道:「楊納言!」
楊達從班列中起身而出,拱手說道:「臣在!」
楊廣沉吟半晌,說道:「著涼州牧楊集領尚書令銜,總攬涼州、吐谷渾軍政大事,無論大小事務、人事任免,皆可便宜行事。」
亂世太久、大隋太短,國內各大政治勢力、北齊和陳朝舊地百姓對大隋的認同感並不強勢,而大隋當初依仗的關隴貴族已然成為大隋最大的敵人。楊廣覺得當今世道唯有宗族力量最為可靠,相對於已經老邁、和關隴貴族錯綜複雜的楊雄和楊達,四大親王都很單純,他必須儘快將這四人培養成扛鼎人物。
四大親王之中,年紀最大的蔡王楊智積太過謹慎小心,始終不願走上前臺,這讓楊廣失望之極;而滕王楊綸倒是什麼事都願意做,但他太過沖動,性性剛勁有餘、柔軟不足,這樣的脾氣只可為將、為官,卻不具備統領百官的宰相之能,至於楊靜,直接就是能力不足。所以不管怎麼看,目前也只有楊集適合為相。
雖然還用不著楊集入朝來與各方勢力博弈,但是楊廣決定先把楊集的官位、名望、資歷都提起來,等到楊雄和楊達實在無法理事了,立刻把楊集調入朝中震懾群臣。那個時候的楊集,各方面都已經成熟,別人想反對也不行。而有了他在朝堂之上,另外那三大親王,慢一點「成熟」也是無妨。
有鑑於此,楊廣索性把尚書令封給了楊集,這既是彰顯其功、、讓他早日適應個這個職務,也是讓天下人有個「楊集既然是尚書令,那麼他入朝為相很正常」的概念;同時,也是打消其他人、其他派系對這個職務的覬覦之心。
殿中文武聽了楊廣此話,卻是大驚失色。但是想反對的人思來想去,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是因為楊集除了年紀小之外,無論是起哪項標準,他都有資格當上尚書令;二是楊集接任這個虛職之後,檢校兵部侍郎、右衛上將軍都被失去,所以在表面上,他明升實降了。
然而論起影響力,楊集的爵位、實職、散官、勳官加起來,都沒有資格和「尚書令」相提並論。原因是「尚書令」雖然被化實為虛了,但是由於前任尚書令是有著諸多傳說的大隋軍神楊素的緣故,此職如同霍去病的「冠軍侯」一樣,早已被大隋百姓活生生神化了,在沒有什麼見識的百姓和普通士兵心目中,得以繼承此職務的人,那就是新的神祗。它到底是虛職還是實職、有多少食邑和俸祿全都不重要。
而楊集承自楊爽的衛王之爵、以及他本人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本來就充滿傳奇和神化色彩,一旦他再當上尚書令,其影響力、其無形「收益」可想可知。
「聖人英明!」無奈,諸臣只好表態。
張瑾等關隴貴族雖想反對,可皇帝這個冊封的時機把握得太好了,經過之前之事,他們已經激怒了皇帝,誰還敢無理取鬧?
「今日朝會至此,散朝!」楊廣目的已然達成,又急於去看楊集給他的私人信件、信物,便滿意、得意的宣佈散朝了。
「恭送聖人!」等到楊廣離開,文武群臣懷著複雜心情,徐徐地退出了大興宮。
。。。。。
朝會結束以後,楊集迅速殲滅吐谷渾的訊息也隨著文武百官的議論、宣傳,如同一場暴風雨席捲了整個大興城。
偌大大興城為之沸騰!
而楊集有了這一場輝煌大勝為基,楊廣任命的「尚書令」之職,人們都
認為楊廣當得名符其實、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