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外書房,正在喝茶楊善會等人連忙起身行禮:“參見大王!打擾大王休息,實在抱歉。”
楊集邊向自己的位子行走,邊說道:“你們不也是忙得沒有休息時間嗎?”
楊善會說道:“我們接到了幾個訊息,需要大王定奪。”
“坐下說。”楊集坐到主位,向政務上的老大楊善會說道:“說吧!”
“大王,我們最擔心的凝凍災害出現了。”楊善會凝重的說道:“庭州郡全境,敦煌郡、伊吾郡、西州郡北部連續下了幾場雨雪和冰雹,這些大雪、冰雹被冰寒的天氣凍在了地上、房頂上,又造成了堅冰封路、民屋倒塌,凍死的家畜不計其數。”
“人呢?”楊集緊張的問道:“傷亡數目可曾統計上來?”
“截止一個時辰前,涼州全境上報的傷亡人數計有一萬六千三百四十七人,其中被坍塌房屋壓傷、摔傷、凍傷的傷者佔了一萬一千八百餘人,死者則有四千五百餘人!死者有八成是老弱,另外兩成是被壓死的青壯男女。”報完資料,楊善會介紹了安置事宜:“地方出動郡兵、衙役安葬死者、救治傷者,房子倒塌的百姓暫時安置在驛館、官署之中。”
“讓各級官府全力賑災,務必幫忙受災百姓度過難關,如果官員和衙役忙不過來,就讓各郡郡丞率領郡兵、屯田兵奔赴受災的地方。”楊集心中稍安,這個損失比他擔心的要好得太多太多!
自從他提出“以工代賑”的概念以後,朝廷官員便引經據典、結合當下,制定出了完善的賑災制度;涼州另外又制訂出一套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預警機制,比較常見的雪災、凝凍天氣更是成為重點預防的災害,不過這個冬天還是屢屢出現了險情。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準備的力度不夠,涼州各級官府都低估了這個冬天所持續的時間、以及這個冬天的寒冷。當然也不能怪各級官府,因為以這個時代的產生力、預測天氣能力來說,涼州上下已經做到極致了;否則的話,死在這場災害中的人勢必增加無數倍。
楊善會有些無奈的看著楊集,說道:“官府賑濟災民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出動郡兵和屯田兵救災是涼州的常態!可是馬上打仗了啊!我擔心糧食、郡兵和屯田兵投入災區之後,影響殲滅吐谷渾的大業。這也是我拿此事來說的原因所在。”
“災一定要救,這是不能動搖的原則。但是戰爭也必須要打。”楊集斷然說道:“大不了減輕西路軍的兵力。”
“怎能如此?”楊善會、虞世南、劉炫、劉焯盡皆駭然。
“吐谷渾特殊氣候條件而言,我們必須跟慕容伏允、跟朝廷眼紅黨搶時間,但是涼州目前的情況又不好,所以除此以外,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楊集不可能把多年的成果拱手送人,這也是原則問題。
見楊集主意已定,楊善會無奈道:“我軍兵力本就不太充足,大王現在又打算減兵。接下來的戰鬥,關係到大王的安危,當選一人擔任行軍司馬為宜。”
“就由你來當行軍司馬好了!”楊集笑著說道。@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啊?”楊善會看了看虞世南、二劉,又想了想州牧府的構成,忽然發現各曹各司其職,而目前的州牧府官員之中,就他這個長史最為清閒。
“若是我也走了,誰來主持大局。”楊善會也是一個好戰分子,想著即將要隨楊集長途奔襲,非但沒有不滿,反而歡欣雀躍。
楊集說道:“張通判和虞吏曹。”
“遵命!”聽著楊集如此安排,楊善會也放心的應了下來。張定和是個文武雙全、戰功赫赫的大將,同時又有主政一方的多年經驗;而虞世南多次幹過長史的事情,此刻把政務甩給他,涼州絕對不會亂。
旁邊的虞世南拱手道:“大王讓我管政務可以,但是我也要人!”
楊集問道:“你要誰?”
虞世南。(本章未完!
第582章:那我還打不打仗了?
說道:“魏徵!”
“可以!”楊集想了想,大方的說道:“顏師古、顏相時、顏勤禮、顏育德兄弟四人,以及孔穎達、孔德紹、李玄道等人,隨你呼叫。”
“多謝大王!”虞世南大喜過望,老實說,他並不認為自己精通政務,與走上邪路的兄長虞世基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甚至連字也不如兄長寫得好;唯一值得稱道的,僅僅只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罷了。
但是魏徵和楊集提到的那些人,卻是相當了不起。他怕楊集反悔,笑著說道:“如此,可就這般說定了,明天我就去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