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568章:楊廣送瘟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68章:楊廣送瘟神 (1 / 2)

麗春臺上,楊廣解決幾樁煩心事,心情大好;楊集弄清楚是一場誤會、又藉機勸諫了楊廣,同樣是心情大好,唯一心情不好的,就是豬頭楊暕了,他不僅捱了一頓打、絕了奪嫡的希望,還又被轟去宗正寺蹲大牢去了;不過讓他感到慶幸和安慰的是,楊廣沒有把幕僚之罪惡算到他頭上,而且還打算讓宗正少卿楊恭仁幫他查王府。

對於楊恭仁這個鐵面無私的族兄,楊暕其實是一點都不喜歡,但是他卻不得承認,楊恭仁在查賬方面很有一手。

樂平公主慘遭惡奴欺騙時,便是楊恭仁幫著查,最後不僅查出幾百個惡奴,還追回無法計數的財富,更為難得的是,他一文不貪、沒有冤枉一個好人。而齊王府的問題和樂平公主府十分類似,交給楊恭仁來辦的話,楊暕能放一百個心。

轟走了有失雅觀的楊暕,楊廣感覺世界一片美好,向楊集問道:「吐谷渾已經給你封鎖好幾年時間了,據聞,吐谷渾人過得相當悽慘!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這是公開的秘密,楊集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楊廣點了點頭,說道:「朝堂對於軍備競賽的意見極大,那些目光淺短的官員,一旦攻擊你,就拿吐谷渾來說事。既然你也說吐谷渾非常悽慘;依我之見,還是把吐谷渾滅了為好。」

「阿兄為何忽然要滅了吐谷渾?是不是有什麼重大的戰略安排?」楊集知道軍備競賽確實成了官員們攻擊自己的理由之一,輕則說什麼勞民傷財、白費功夫,重則說自己養兵自重、養賊自重。這種老調重彈的言論早在先帝時期就甚囂塵上,現在自然就更多了。

不過讓楊集奇怪的是,楊廣為何忽然想要自己滅了吐谷渾?難道跟高句麗有關?

「有三個原因,一是早一天將吐谷渾拿下,我們就能早一天治理。二是李子雄發來緊急軍情,稱是高句麗非但沒有按照協議退兵,反而源源不斷的往遼東增兵;看這架勢,高元是打算撕毀入朝協商協議,準備向我大隋開戰了。」

楊廣說到這裡,開始分析起了雙方兵力:「高句麗有數十萬精兵,將士們的韌性、意志、忠誠、軍紀遠非北方遊牧人可比,一旦開戰,必將是一場不亞於平陳之戰的大血戰。這也就罷了,難就難在高句麗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飯糰探書

「我們要想滅掉高句麗,事務必須要做好萬全之策,而兵力方面,怎麼說也要三四十萬。就算是防守、對峙,前線也要部署二十萬兵力左右。否則,一馬平川的漠州、遼州北部必定守不住。可是京兵大改尚未完成,軍中的關隴貴族子弟人心各異,而驍果軍又未成軍;若是大戰驟然暴發,我們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的精銳之師。」

「要是你在大隋和高句麗大戰爆發之前,把吐谷渾給滅了,既能狠狠地震懾西突厥各部,令其不敢輕舉妄動;又能抽出數萬名英勇善戰的精銳之師參戰;同時,還能借助殲滅吐谷渾之威勢,令東/突厥、霫族、奚族、南北室韋服服帖帖的出兵。」

停頓了一下,楊廣又說道:「二十多萬將士的仇,我們不能不報,就算高元不打,我們也要讓高句麗還清這筆血債。所以我也考慮攻打高句麗的戰術。我的戰術是引蛇出洞、奇兵出擊,先是將他們的兵力盡數引到遼東,為了讓各個易守難攻的要地的守軍也引出來,得適當的給他們一點甜頭、一點希望。等到時機成熟,再在遼東把高句麗可戰之士一戰全殲,然後暢通無阻、直指平/壤。」

「與此同時,以水師為奇兵,令其從來州出發,在浿水入海口一帶登陸,此軍的到來,勢必令平/壤軍心大亂、君臣驚慌。」

「此軍的任務是直搗平/壤麼?」楊集問道。

「當然不是!」楊廣搖頭道:「就算平/壤城沒有多少守軍,可是城內城外的民眾眾多。大隋水師一旦攻敵要害,退無可退的高句麗民眾為了保家衛國,勢必誓死奮戰。而我軍水師就算再強大,那也是深入敵境的孤軍,又如何經得起這種消耗?」

「所以水師的使命主要有二:一是震懾平/壤,瓦解高句麗君臣、軍民抵抗大隋的意志。二是負責為陸上軍隊運輸糧草、攻城器械,只要他們成功登陸、守到陸上軍隊、將物資交給陸上軍隊,哪怕他們沒有傷敵一卒,那也是大功一件。這兩個戰法,你以為如何?」

楊集抬頭看了楊廣一眼,問道:「這種戰術戰法定死了麼?」

楊廣搖頭失笑:「戰場瞬息萬變,現在之法未必適合遙不可及的戰場。我現在不過是說說而已。」

楊集點了點頭:「這個戰術戰法其實非常好,不過我們要考慮海上風暴,如果水師重蹈覆轍,失去補給的陸上軍隊,就會變成深入敵境的孤軍了,他們的處境將會十分危險。」

楊廣苦笑道:「這也是我最為擔心的地方,你可有解決的辦法?」

「阿兄,百濟向我大隋稱臣,它就是大隋最好的盟友。」楊集說道:「為了保險起見,水師可以借道百濟,戰前陸陸續續將軍隊、物資運往百濟北部,到時候,水師可以從海上、陸上攻擊高句麗南部地區。如果高句麗中了引蛇出洞之計,這支奇兵很快就能推到平/壤城外。」

楊廣聽得眼睛一亮,他細細想了一會兒,才說道:「此法是不錯,可是百濟名義上雖然向我大隋稱臣,然而我們和百濟交往不多、對百濟所知有限。我現在只知道百濟新主名叫扶余章,他可信嗎?就算他可信,可他是扶余氏裡的沒落王族,他對百濟的控制力好像也不行吧?」

「我沒有見過扶余章,也不好下定論!」楊集說道:「不過我在遼州的時候,特意打聽了半島三國的情況,我就說一說三國恩怨情仇吧!或許阿兄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說說看!」楊廣頓時來了興致。

楊集說道:「半島三國並存數百年,也混戰了數百年。在周、齊、陳並立年間,實力最強的高句麗企圖西進,結果被北齊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高句麗見勢不可為,便調頭南下,企圖統一半島。然而它的附屬國新羅卻聯合當時實力第二、與高句麗為敵的百濟奮起反抗。高句麗打不過兩國聯軍,丟失了最為富庶的漢江平原,其中百濟佔領了漢江中下游平原、新羅則獲得漢江上游平原。」

「高句麗失敗以後,改強攻為分化離間,蠱惑得隴望蜀的新羅撕毀盟約,突襲百濟,佔領了漢江中下游平原。不過百濟有失也有得,失去了這片土地,使它在陸地上,便和高句麗不再接壤了,也不受高句麗威脅了。而新羅有所得也有所失,拿下整個漢江平原後,其北部便和高句麗全面接壤,於是兩國就打了起來。」

「百濟聖王扶余明以為有機可趁,便突襲了新羅,不料新羅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事先設伏,把毫無所覺的扶余明和數萬精兵弄死了。」

「隨聖王一起出徵的太子扶余昌撿回一條命,即位為威德王,但因其父慘敗,損失了大量忠於扶余家的軍隊,使王權落入沙、燕、解、真等「大姓八族」所把控的「六左平會議體」中,威德王為了奪回王權,便和「六左平會議體」鬥了起來,可是三年之內,百濟死了三個王,除了威德王,後面兩個不甘當的傀儡惠王、法王也死了。」

「扶余家嫡系在持續三年的動盪中,死光了。而八族誰都想當王、誰都不想讓別人當,於是達成了妥協,找來沒落王族扶余章為王,是為武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