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忽然多了兩個小寶貝,氣氛與以往自然不同;不僅全家上下寵愛的不得了,便是衛王系成員也是歡欣鼓舞。
身為衛王系首領,楊集是衛王系眼中心上“皇帝”,但是由於他婚後無子,所以不止府上擔憂,便是衛王系成員也很焦慮,這也是兩女臨盆之前,王府上下如臨大敵的原因所在。
天可憐見,成親三到四年的衛王終於有後了,這對楊集麾下文武來說,絕對是一個強心劑,長久以來的擔憂,也被喜悅和激動取代了。
楊昊、楊明也不負長輩期盼,兄弟倆都長得很健壯,既吃得多也睡得香,偶爾還會張開沒牙的小嘴,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響,包在襁褓中的手腳更是不時踢動著。只是一旦鬧將起來,就沒完沒了。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人哭了,另外一個也會受到影響而大哭,若不將他們伺候周到,就別想安寧。
楊集也拋下了一切,在家當起了好丈夫、好父親,每天伴在妻兒身邊。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養,外加楊集細心呵護以及孩子的陪伴,靜養中的蕭穎和裴淑英心情極為歡快,她們年輕體質好,受到心情的影響,也漸漸的康復了。慢慢的,就能下地行走了。
孩子們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但楊集自己心裡清楚,只要孩子們開心,哪怕受累一些,又有何妨?
在楊集足不出戶的時間內,沉澱一段日子的楊廣,又由內而外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了;首先,他強勢的對北方伸出了大隋的魔掌。
在粟末靺鞨獻出的、包含原高句麗在內的國土上設立漠州,並設東夷都護府管軍事;在奚族所掌控的地盤上設立饒樂州都督府;在東突厥讓出的漠南草原設立單于大都護府。確保大隋在軍事上控制粟末靺鞨、奚族的同時,還能對突厥、高句麗施加軍事威懾。
這一州三都護府,預示著大隋王朝的霸權向北方、東北方挺進。而現在的北方和東北已經不是原來的東北了,原來的北方和東北就算有突厥汗國、高句麗這樣的霸主存在,但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便是突厥汗國和高句麗也無權、無力干涉。
大隋現在滅了契丹、逼降了奚族、逼退東突厥、粟末靺鞨又主動降隋,導致北方和東北形勢再也不像以往那麼複雜了;大隋帝國的強勢北上,意味著這些地方通通都要整改、通通都要遵照大隋規則行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種弱肉強食、遊牧而居的日子了。
此舉,既是弱者的福音,也是強者的輓歌。弱者可以在大隋朝廷和軍隊的庇佑下,逃過被強者吞噬的命運;而奚族奚仲這種原先的強者,卻不能再倚靠實力吞噬弱者壯大自己了。
奚仲不滿是一定的,然而他根本就不敢怎樣,畢竟他在失去對另外七部的掌控以後,實力已經銳少七八成了,他與大隋一比,不過是稍微肥一點的肥羊而已。就算再怎麼不服、不甘,也只有乖乖地、卑躬屈膝的當大隋的孫子。否則的話,楊廣只需一聲令下,另外七部就會把他的部落瓜分乾淨。
其次、是對大隋內部戰略進行調整和規劃,楊廣的定調是以發展國力為重心,他認為唯有強大的國力在支撐,方始能夠肆無忌憚的南征北討。
凝聚國力是大隋進一步輝煌的關鍵,但第一步,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
關於未來,沒有人比楊集更有發言權了,放眼整個天下,沒有人發熟知歷史方向的他更清楚如何去走,除非,還有第二個穿越重生人士,否則沒有人比他更有發言權。有他在,大隋可以跨過盲人摸象、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直接進入主題的核心。
“聖人!大隋想要達到民富國強,我認為當前有兩個方面可以發展……”楊集等到議事堂相國一一發表看法,便站了起來,他沒有說是哪兩個方向,而是先說大隋現狀,以便增加說服力:“我大隋地廣人稀,很多勞心費神、耗時耗力的金貴商品因為供大於求的緣故,賣不出應得的價錢,如是一來,從事這方面的百姓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如果我們大隋的商人將這些商品運到西方,再從西方購買大隋短缺之物,那麼東西雙方便達到互惠互利的雙贏之局。有鑑於此,所以我認為主要發展方向是開闢絲路新路線,以絲路促進東西方貿易往來、以絲路促進東西方交流。”
“只要絲路暢通、開闢更多新絲路,東西貿易就能大幅度刺激大隋經濟;而往返於絲路的商人因為稀罕商品有銷路、大獲利潤,勢必爭相向百姓購買,商人相互爭奪之下,價錢一定節節攀升,百姓也能獲得更多的錢財。這是好處一。
大隋是農業大國,在農耕方面有著先天優勢。只要沒有發生大災難、只要楊廣沒有傾國之力去對付高句麗,那麼自給自足全無問題。然而大隋手工業的從業人員眾多,造成了商品過剩,最終出現了惡意降價競爭的局面,使得一些小作坊紛紛破產,陷入了貧困潦倒的窘境。
面對此窘境,楊集覺得大隋朝廷有義務、有必要開通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渠道;而絲綢之路,也是因此而存在的。
朝中重臣,看通這一點的人不是沒有,但絲路交錯繁雜、西域諸國關係複雜,大隋又還沒有徹底控制西域諸國的威望,所以在座的人都說徐徐圖之。但是朝廷可以徐徐圖之,商品沒有銷路的百姓,又該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們手握“金山銀海”卻沒飯吃吧?
看了楊廣和眾臣一眼,楊集續道:“西域諸國、西突厥四部混亂不假,但絲路的開通,對於所有國家都是有利無害。只要他們從中獲利,他們就會支援、保障絲路的安全,如果有人從中干涉,勢必成為眾矢之的。我們要是畏首畏尾、徐徐圖之,他們反而覺得我們沒有做大事的義氣和魄力。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克服困難、而不是因難而退。”
楊廣做夢都想強爺勝祖,超越父親幾乎成了他的執念,他對於懷有激進思想、懷有開拓精神的楊集十分認同,引其為知己;他正聽得上勁,而楊集卻停了下來,於是興致勃勃、急不可耐的催促道:“還有呢?繼續說下去。”
“開拓絲路的好處二,是透過商人的眼睛、紙筆,使我大隋達到開眼看世界、師夷長以制夷的目的,同時派遣使臣向西,探索未知的地域,與未知之國建立邦交。”
楊廣胸懷開疆闢土的雄心,有著強爺數祖的大志,他心中有一個大致的方略,那就是征服高句麗、制霸北方和西域,使大隋以外的千里之域無一強國。所以,大隋如今的戰略是在北方、在絲路、在東北,物件是東突厥、西突厥四部、吐谷渾、高句麗等“大國”,而不是諸如奚族、霫族、粟末靺鞨這種弱族,這也是他沒有主動對弱族發起進攻的根本原因。
一聽楊集這麼說,楊廣頓時來了興致,他問道:“開眼看世界、師夷長以制夷,我懂。但你說的未知國度,所指何處?”
“我說的未知地域、未知國度是我們認知以外的地域。就以我們比較熟悉的西方為例,我們知道西域諸國、吐谷渾、粟特八國,也知道西域和吐谷渾之外是西突厥、天竺、波斯、大秦。”停頓了一下,楊集問道:“我想問一問大家,再往西、往南,那又是什麼樣存在呢?國家名字叫什麼?其國強盛與否?”
楊集的靈魂深處深深的刻著地球的影子,一說到世界,腦中景象就是地球。可是楊廣和在座的重臣對於世界的認知只停留在大隋、西域、天竺、漠北、半島三國、海中倭國、流求等地,除此以外,他們腦海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