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517章:東山論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7章:東山論勢 (1 / 2)

到了縣城,天色已暗。

官署內燈光通明,眾人用罷晚飯,一干將聚在議事廳閒聊了下風俗人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難以避免的談到了高句麗。

燕詢在這裡的時間最久,對於這裡的情況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指著地圖上的一點說道:“我大隋若是有朝一日征伐高句麗,肯定要打過遼水、劍指平壤。而高句麗還在遼水西岸佔著一塊地方,這是一根卡在我們喉嚨裡的毒刺,我們進入遼東之前,首要任務是攻克此地。”

楊集走近前去一看,發現燕詢指的是開原軍鎮、通定軍鎮之間的一個地方。

“這不是遼水西岸嗎?高句麗怎麼佔到這裡了?”宗羅睺疑惑的問道。

“這有什麼!高句麗國都平壤在漢朝叫帶方,是樂浪郡郡治,現在不也是成了人家的國都?”燕詢笑著說道:“甚至整個高句麗,以及百濟和新羅的北部地區,過去都是我們的。只是高句麗始祖朱蒙趁天下動盪,便在漢朝的土地上建國了,後來趁著中原內戰、無暇他顧,步步為營侵佔了漢朝樂浪、玄菟、遼東三郡;早些年,高句麗還打到了營州。所以照我來看,這一場國與國之間的大決戰,早晚還是要打的。”

楊集聞言點頭,他這些日子,沒事便研究遼西遼東軍事圖,而且手上還有檀允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俘虜、高奸,因此獲得了不少資料,高句麗的很多軍事機密也能接觸到。

高句麗對於隋朝報復,以及收復失地之志,早有準備。

這些年之所以這麼老實,一是普遍抱著悲觀情緒,不敢主動招惹大隋;二是擔心戰火燒到遼東,所以他們在遼水東岸構築一道堅固的千里防線,同時利用遼水平原後面的山區,建築了很多山城,前後兩道防線以遼東城等幾座大城為依託,組成了很多個要塞堡壘防禦叢集,然後聯成一片,試圖把隋軍擋在遼西,而現在修建的千里長城,就是以遼水東岸的防線為基礎的,只要用城牆把防線上的軍事堡壘連線起來,就是一條更為完善的千里長城。

要是把千里長城修城,那麼他們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而不用擔心戰火燒到富饒的遼東。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粟末靺鞨宣佈獻土降隋,遼東的北部地區自然也就落入大隋之手了,而他們設計的自北向南的長城,估計要沿著“南夫餘城—金山城—銀城—多伐嶽”這條新的邊界線,拐彎向東了。

不過這裡畢竟是燕詢的主場,他也不好越庖代俎,而且他也想聽一聽燕詢的看法。

燕詢見大家都沒有說話,接著又指著那個地方說道:“這個地方,在漢朝的時候,名叫險瀆,後來被高句麗更名為武厲邏。可別小看險瀆,這裡可是很重要的。”

“為何?”宗羅睺很是捧場的問道。

燕詢介紹道:“因為遼水廣闊,尤其是下游的河道被高句麗佔領以後,他們就沒有疏浚過,甚至連河堤都沒有修,於是東岸就形成了寬達幾十裡寬的泛濫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東西寬、南北長的沼澤地。尤其是在山洪暴發的雨季,這個區域就是難以通行的澤國,密密麻麻的水網、無處不在的沼澤,組成了難以跨越的天塹。”

“這個地方,就是遼澤的東部地區;而遼澤西部地區,就是遼水以西,不過我們中原王朝歷朝歷代重視民生、治水有道,故而遼澤西部消失了,有的地方成了良田,有的地方成了牧場。”

“遼東的許多大流量的支流都在遼澤匯聚入遼水,而遼澤北部沒有什麼大河匯合,所以河道狹窄、水勢平緩、兩岸平坦堅實,是極佳的渡河位置,這對我大隋和高句麗都一樣,而這個險瀆位於遼澤以北,是高句麗在遼西的據點,若是他們向遼西進軍,則能以此為集結點,當年高句麗侵我大隋,就是在這裡集結的。”

“不過粟末靺鞨降隋以後,局勢於我大隋大大有利,日後,我軍能夠從新入手的遼東北部南下,有效的避開遼闊的遼水、遼澤。”

介紹到這裡,燕詢看了楊集一眼,徵求意見般的說道:“‘粟末靺鞨’奪到的許多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原的領土,只不過已經被高句麗佔了幾百年,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退回去?”

“你別看我,我只負責打仗。”楊集失笑道:“至於據為己有,還是送給高句麗,皆是禮部之事。不過我認為,沒有人敢送人。”

“現在舉國歡慶,誰敢送?誰送,誰就是千古奸臣。”楊綸看了看楊集,說道:“你在北方打仗,想來不知道朝廷的決議,我告訴你:聖人已經任命你岳父裴相為正使、任命史祥為副使,讓他們前來解決這場紛爭,不日,他們就會抵達這裡。而這兩位皆是對外強硬的人物,怎麼可能把到手的國土拱手送人?”

“確實不知!”楊集點了點頭,又向燕詢問道:“你專門介紹這個險瀆,是不是有別的用意?”

燕詢答道:“現在於我大隋而言,遼水、遼澤已經不是天塹,雙方對峙的關鍵也將轉移到遼東北部,但是險瀆若不到手,終究是一個隱患,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將之拿下。”

楊集沉吟半晌,問道:“高句麗軍在險瀆有多少士兵?”

“回稟大王,險瀆是一個純軍事城堡,高句麗平時部署五千精兵,待到兩軍對峙之時,他們又增兵一萬,如今的兵力有一萬五,糧食物資十分充足。”燕詢說完,接著補充道:“粟末靺鞨戰事結束以後,氣勢洶洶的高句麗退不了少,可是他們部署在險瀆士兵非但一兵未退,反而源源不絕的加派守城、攻城器械。”

“哼,它倒是不肯走了。”楊綸冷哼楊集說道:“金剛奴,我看淵子游是因為損兵折將、丟失了遼東北部、無法向高元交待,這才製造緊張氣氛,好讓他在高句麗內鬥之中全身而退、未失權力。只要高句麗軍一天還在險瀆,大隋和我高句麗就有衝突的可能,而衝突一起,淵子游就能以救援險瀆的藉口開戰,而他大對盧的位子自然也就保住了。”

楊集微微搖頭,說道:“我倒是覺得淵子游沒有這麼想。”

楊綸問道:“卻是為何?”

“兄長有所不知!”楊集解釋道:“從政治層面上說,此戰之敗,第一個捱罵的人,不是淵子游,而是淵太祚;可是淵太祚之前是攻克了北夫餘城了的,所以他任務已經完成了。但為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檀尹負責的後勤遲遲沒有到位,這才使淵太祚被擋在北夫餘城十多天之久,這便給了‘突地稽’集中兵力、加以反擊的機會。如此一算,那麼檀尹就是戰敗的罪魁禍首了。至於英明神武的淵子游,成功將我大隋‘百萬’雄兵擋在遼西,大功一件。”

楊綸聞言愕然:“還能這樣?”

楊集笑著點頭,向楊綸介紹起了高句麗的國勢:“兄長,高句麗呈現出一種南北對峙的格局,鴨淥水以北是淵氏派系的固有地盤;而鴨淥水以南,高元為首的‘王派’說了算。但是論及對軍隊掌控,高元為首的‘王派’僅僅只中掌控了南部的軍隊,兵力不到全國兵馬的三分之一。淵太祚在這場戰鬥中,縱然損失了數萬淵派精兵,可淵氏派系還佔上風。”

“高元是淵氏兄弟扶持上位的,他對朝堂的掌控力不強,這也是他扶持反對淵氏的乙支文德上位的原因所在,乙支文德如今已死,高元便斷了一條胳膊,他此時要是與淵氏‘開戰’,高句麗很有內戰的危險;在沒有外力干涉的情況下,敗的,也必然是高元,所以我斷定他不敢和淵氏翻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