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502章:北風起遼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2章:北風起遼東 (1 / 3)

北夫餘城下是堆積的如小山般的屍體,兵刃也是堆積如山,高句麗殘破的旗幟早已被失去了原來的顏色,城門之下,高句麗扔下的攻城錐跟焦炭一般,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都是箭矢,攻城錐之下,則是堆疊起來的屍體。人肉燒焦的味道遠遠飄開、聞之慾嘔。

見高句麗軍如潮水般的退去,突地稽鬆了一口氣。

高句麗軍也不知犯了什麼病,好好的隋軍不去打,竟然對他們粟末靺鞨發起了進攻。若不是他為了響應楊集的號召,召集族中勇士入城,只怕北夫餘城早已失守。

不過兩者有著宿世之仇,加上高句麗欺軟怕硬的秉性,他們想對隋朝來一個殺雞儆猴也正常,然而不幸的是,粟末靺鞨成了那隻可憐的雞。

開戰之初,突地稽得到了高句麗大舉來犯的訊息,心中甚為緊張,他知道高句麗軍武器裝備與隋軍相同,訓練的方式也十分類似,正面作戰的話,他們實非高句麗軍之敵,故而搶先出兵,襲擊了淵太祚的輔兵,驅逐輔兵衝擊對方戰陣,取得了一個開門紅。

但是當淵太祚穩住局勢後,便步步推進,一一打掉了他們部署在北夫餘城以南的軍寨,直接推到了城下。

打了三四天攻防戰下來,高句麗軍付出了兩萬多人的傷亡,但作為守城一方,他們也損失一萬餘人。

之所以這麼慘,是因為他們的武器裝備遠遠不如人。

高句麗得益於境內豐富的金屬礦藏資源,以及中原工匠的大量投奔,導致高句麗裝備精良,他們的輕騎兵都有一定的鐵甲,而重騎兵數量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其重騎兵這人馬披掛,並有高高的鐵護領保護脖子和臉頰。

重步兵也是高句麗常用的兵種之一,較為常見的步卒是一種身著兜鍪和甲、手持長槍和方盾計程車兵;其次是一種頭戴冠冕、身披甲肩挑重劍和盾牌計程車兵。而他們的主戰武器,是鐵類長兵器有矛、長刀、陌刀;短兵器有鐵刀和環首刀、三鉤器等。所以史稱其“兵器與中國略同”。

至於攻城器械,基本上無異於隋朝,正是因此,守城的粟末靺鞨軍,並沒有佔太多便宜。

突地稽知道攻防戰中,守城一方佔天時、據地利,利用萬眾一心的人和、守城器具使攻城方付出更高的代價。只不過守城方雖然看似是佔盡了便宜,但他們被動防守的一方,戰與不戰全由攻城方決定。

粟末靺鞨沒有援軍,他們城池失守之前,戰場天平會每時每刻朝攻城方傾斜。最後要麼拖死對方,要麼破城,別無他法。

他也想帶兵出戰,利用騎兵的優勢衝擊高句麗的步兵,但對方的重騎兵實在是太恐怖了,之前在野外一戰,要了他們的數千名勇士。

“大酋長,越羽酋長醒了。”忽賜來部酋長、忽賜泰帶著幾名士兵、一名巫醫策馬衝來,喜滋滋的向突地稽說道。

“越羽兄弟的傷勢如何?”突地稽心中為之一喜,越羽酋長名叫越羽鐵,乃是他歃血為盟的兄弟,在野外的作戰中,身負重傷。

“越羽酋長雖然醒了,可他中了箭毒,必須將傷口附近的肉切掉,這樣才能癒合,除此之外,越羽酋長一路顛簸,染上了風寒,致使寒邪入體,使得越羽酋長傷勢雪上加霜”巫醫小心的看了大酋長一眼,說道:“越羽酋長現在燙得十分厲害,一直在說胡話。”

突地稽眼中閃過一抹陰鷙之色,他扭頭看向醫匠,厲聲問道:“我現在只問你能不能把越羽兄弟治好?”

“這……”老巫醫苦笑道:“大酋長,我也只能說盡力而為,至於越羽酋長能否痊癒,實在無法定斷。”

“給我滾回去!”突地稽悶哼一聲。

“是,告退。”老巫醫行了一禮,默默的退去。

“大酋長,如今南部大地皆被高句麗佔據了,眼下形勢很不樂觀啊!”忽賜泰看了一眼突地稽,沉聲說道:“北夫餘城內,我軍上下加起來不足三萬人。不如趁合圍之勢未成,退回粟末水老營?”

“將士們是可以退,但是城內還有二十多萬老弱婦孺,一旦離開了城池,他們在冰天雪地裡,要麼凍死餓死、要麼淪為高句麗的戰利品。”突地稽冷冷的看向忽賜泰,說道:“退?你告訴我,我們怎麼退?”

忽賜泰聞言默然,過了半晌,說道:“我們孤立無援,北夫餘城肯定守不了多久,既然老營去不了,可以派人去雙城,請伯咄靺鞨出兵,讓他們派兵接應我們。同時向駐紮駐守鎮賚的的南室韋軍求援。”

“他們也不乏明智之輩,定然知道我們一旦亡了,高句麗就會盡佔遼水平原,而後威脅到他們,所以我認為他們會出兵。只要他們願意出兵,進駐北夫餘城東西兩側、與我們呈犄角之勢遙相呼應,想必淵太祚也會忌憚三分。”

“伯咄靺鞨、南室韋能有多少兵馬?他們守衛雙城已是勉強,怎敢南下助我?”突地稽搖了搖頭,說道:“而且我們一旦失守,勢弱的伯咄靺鞨極有可能害怕的投降高句麗,把我們綁給淵太祚。同理,南室韋也是如此。”

見到自己的意見被一一否決,忽賜泰心中一動,向突地稽說道:“大酋長,既然伯咄靺鞨、南室韋盡皆靠不住,而我們自己又無法堅守到底,不如向隋朝求援好了。”

“我也想過!”突地稽嘆息一聲,說道:“當日我去拜訪衛王,他實則是對我不滿的。”

忽賜泰愕然道:“卻是為何?”

突地稽黯然道:“我的兄長瞞咄在世之時,請求內附隋朝,隋朝皇帝楊堅不但冊封了他,還答應把我們安置在營州居住,但是後來,我們出爾反爾了。”

忽賜泰說道:“可我們是受到高句麗、契丹中途阻攔,這才去不了的。此乃事出有因,並不是出爾反爾,更不是對隋朝不敬。”

“……”突地稽不作聲了。忽賜泰說的話,其實只是其一。其二,他去見楊集的時候,避而不談內附之事,楊集又不是傻子,豈能不知自己一統靺鞨之志、豈能不知自己建立一國的野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