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好將錯就錯了。
麻辣隔壁哦!
“這……好像不曾。”楊安忍笑道。
“哈哈……”楊廣哈哈大笑:“這什麼鬼白女魔女茶,宮中多的是,還年產五六斤?騙鬼呢?”
“估計是騙權貴人家吧。”楊安見楊廣高興,便湊趣的說道:“城中權貴喜歡攀比,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有了這個故事之後,白女魔女茶定然供不應求。”
“奸商啊!”楊廣身子微微後仰,深為感慨的說道:“嬸孃不怕後繼無人了,這簡單就是青出於藍而青於藍。不過,權貴不差錢,讓他騙騙又何妨?”
想了想,索性道:“此茶我雖不怎麼習慣,可是皇后喜歡,而且金剛奴既然拿來騙錢,那我也不能拆了他的臺。那乾脆將這什麼‘白髮魔女茶’封為貢茶好了,讓金剛奴每月貢一些於朝廷,以抵稅收。”
“喏。”楊安呵呵一笑,有了貢茶之名,楊集鼓搗出來的‘白髮魔女茶’根本就不愁賣不出去了。
聊了片刻,突有一名內侍入內,躬下身軀,雙手高高舉著一封奏疏,恭聲道:“聖人,衛王上奏。”
楊安連忙上前,從他手中接過,然後交給楊廣。
自楊集出仕之後,便奏疏不停。
當初步迦可汗南侵之時,張須陀、劉權等人聯名上奏的軍情都被卡在兵部十多天,這讓楊廣意識到朝廷很多人都不希望大隋好,於是專門對皇族開了一條“綠色通道”,凡是楊集、楊智積、楊綸、楊靜和其他皇族的奏疏,都可以避開朝廷三省,直接送到宗正寺之中,之後再由宗正寺直接送到他的手上。
這樣,皇族子弟的奏疏便能避開朝廷,直達御前,使他能夠更好、更及時的瞭解地方實情。
“綠色通道”開闢之後,楊集幾乎奏疏不斷。他的奏疏與越來越隨意了,幾乎變成了他的個人日記,不僅記載了涼州所發生的事,還就著這些事件發表感慨以及隨筆,每一份奏疏都是一份策論、政論。
比如對賊寇屢禁不絕的現狀,就有很多真知灼見的看法,憂國憂民之心溢於字裡行間。
如果是普通的臣子頻度上奏,就會讓人心煩,但楊集並非是泛泛而談、紙上談兵,而是對民生、治安、兵務的政論思考;其中很多內容是楊廣想知道、別人卻不會上報的內容,這一點尤為可貴。
如是一來,楊集的奏疏這就顯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璣、難能可貴了,將一個能臣、直臣的形象躍然形於紙上。
久而久之,楊廣對楊廣的奏疏,竟然產生了一種……類似於後世女人等“情郎情書”的期待之感。
最近,楊集根據涼州實情,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眼光,狠狠地抨擊了庸官、不作為官員,闡述了兩者對大隋危害,最後提出了“重新整理吏治、優勝劣汰、庸下能上”觀點。
他認為這種尸位素餐的官員,不僅無法造福百姓,反而成為朝廷巨大的負擔,同時也佔據了有限的職務。既然他們在其位不謀其政,那就應該給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官員讓路。
楊集這種觀點,本就是楊廣心底隱隱成型的新政策略。而楊集在涼州取得的巨大的成果,不僅佐證了楊廣的決策,也給予了他施政信心。
楊廣看了看這份“奏疏”,發現楊集又跑題了,把“重新整理吏治、優勝劣汰、庸下能上”的觀點,運用到了軍隊之上,然後提出了一個讓楊廣十分心動的觀點——那就是讓京兵和軍府主將去戰場之上歷練一番:死了的,那就是無能,死了活該;活下來的,那才是大隋軍隊需要的精華。
如果有人畏戰、怯戰,直接罷免即可。
軍人,怎能畏戰、怯戰?
畏戰、怯戰,又有什麼資格當軍人、當將軍?
在這個前提之下,楊集又提出了成立軍官學校的的設想:
軍官學校的祭酒由皇帝擔任;學生則是由最優秀最出色的底層將官、將士組成。這些將官一旦進入了軍校,那便是皇帝的學生。
當他們成了天子門生,皇帝便可以用師生名義、情份,將這些將官掌控住,然後再由這些天子門生掌控軍隊。
楊廣看得異常興奮。
但是當他看完這本厚厚的奏疏、看完各種美好的設想和憧憬。
又無了!
至於軍校成立的具體方案,隻字不提。
噁心!
噁心之極。
合上奏疏,楊廣將交給楊安,向那名內侍說道:“將這份奏疏交給太子,讓太子根據這奏疏,擬個執行方案出來。”
“遵命!”內侍上前,從楊安手中將過奏疏,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