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是個宜嫁娶的黃道吉日,同時也是楊集迎娶裴淑英的大好日子,身在大興城的王太妃獨孤敏並沒有來,所以這場婚事,全權由楊集的正妻蕭穎負責。
這並不是獨孤敏來不了、不想來、更不是對裴淑英有什麼不好的印象,如果她真的想來,時間完全趕得上。她之所以不來, 一是納“平妻”、納妾這種事,向來是正妻的責任和權力,婆婆可以把關,但是在具體的禮儀這塊,不該由她插手。
二來是裴淑英背後有著一個不亞於蕭穎的強大的孃家,獨孤敏為了家庭安寧著想, 更要奠定蕭穎正妻的權威,除此之外, 既是給蕭家面子,也是向裴氏透露一個意思:日後的王府後宅,一切皆是王妃蕭穎說了算。
這樁姻緣能成,蕭穎其實是最關鍵、最積極的推動者,她見到丈夫四面豎敵、滿朝皆敵,擔心這些政敵有朝一日聯合發難時,丈夫孤立無援;雖然說蕭琮和蕭瑒在大隋朝堂位高權重,但蕭琮西梁後主的身份,足以使蕭家不能當支援楊集的主力,所以她覺得楊集需要另外找一個強而有力、又沒有“不良記錄”的主要盟友,恰好裴淑英被楊集迷得神魂顛倒,於是她便將目光瞄向了裴淑英背後的裴矩。
若是這樁婚事成了,萬一楊集有天遇到天大的麻煩,那麼在裴、蕭合力之下,自可無憂。
如今真成了,而且裴淑英又出乎意外的好相處,蕭穎還有什麼好說的?
在她的安排下,這天的張掖城張燈結綵,完全是擺出了迎娶正妻的捧場, 算是給足了裴家面子。
不過畢竟不是娶正妻,就算蕭穎再怎麼給裴家面子、再怎麼大度,也不能亂了禮儀;況且她也是要面子的,若是做得太過,難免會給人一種正妻太過弱勢的錯覺,那樣反而不美。
所以在她的安排下,張掖城內雖然熱熱鬧鬧、紅紅火火,但迎娶的儀式、儀仗固然不像納妾那般寒酸,亦沒有像娶她那樣勞師動眾。
裴淑英也不計較這些,這個時而聰明、時而沒心沒肺的丫頭,對楊集用情到了極致。她夜奔以後就把自己視為楊家人了,如今能夠光明正大的嫁給楊集,已經圓滿得不能再圓滿之事,至於排場大不大、風光不風光等虛禮,通通無關緊要。
按照楊集的想法,他本想把張須陀、李靖、王辯、王威、王行本、堯君素、薛世雄、麥鐵杖、高君雅、張定和、錢世雄這些大將叫回來聚一聚。畢竟他們在自己上任之初,就一直跟隨至今,已經深深的刻上了涼州系、衛王系的印記, 如今在外人眼中,這些人都是他的嫡系, 可是上次結婚時,他是在大興城舉行,所以這些人自然都參與不了。
然而這一回,除了在甘州金山縣建城的李靖能夠回來以外,其他人還是來不了;主要原因還是麥鐵杖造成的,那貨以薛萬均為嚮導,從芒崖潛入了吐谷渾,在吐谷渾腹地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雖然他是以蘇毗軍的名義在行事,可人家慕容伏允又不傻,豈能不知是隋軍在作怪?
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何況是慕容伏允這個年輕氣盛的大可汗?他給麥鐵杖惹毛火了,好像有了破釜沉舟、決死一戰的決心,開始不斷向各個對峙點增兵,所以薛世雄、錢世雄、王辯、張須陀以及東邊的獨孤盛等人都來不了。
西突厥這段時間也是風雲變幻,局勢跌宕起伏。先是突厥兩部幹上了,鐵勒兩大勢力接著也參與進去,其中鐵勒薛延陀支援的物件是射匱可汗,而鐵勒契苾部支援的物件則是泥撅處羅可汗。
兩大軍事集團現在都在積極備戰,近乎決定西突厥歸屬權的慘烈大戰,一觸即發。遠在庭州的堯君素、西州的張定和與高君雅、伊州的李敏和王威都擔心他們的戰鬥殃及池魚,於是也來不了張掖。
不過他們本人雖然無法前來,可是每個人都派人前來賀喜了;比較有意思的是,眾多代表之中有一幫在父親身邊歷練的“將二代”。比如說成年兒子比較多的薛世雄,他這回就派了次子薛萬淑和四子薛萬徹前來賀喜,而楊集的二舅獨孤盛則是派了次子獨孤武達,此外還有麥鐵杖的次子麥仲才、王辯的三子王均、王威的三子王浩鎧、錢世雄次子錢傑、張定和次子張延、高君雅次子高行文……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將二代此來以後,就會賴在張掖不走了。
眾將官這種行為,就是俗稱的塞兒子、走後門。至於兒子日後如何生存、進入哪個領域,是楊集該頭疼的事兒,與他們那些當家長的,都沒有關係了。
尤其是近乎失聯了的麥鐵杖,死不要臉的寫了一封歪歪斜斜的信,這傢伙認不了多少字,他信中短短寫了幾句話就出現了許多“省掉”筆畫的“通假字”——“大王,我兒子就是你的兒子,現在我送給你了,有事沒事打幾下,蠻過癮的。”
楊集讀這封信,又看了看比自己大了好幾歲‘兒子’,心中實在瘮得慌。其他人寫的“託孤信”雖然不像麥鐵杖這麼瘮人,但是意思差不多,得而言之就是就是一句話:反正我兒子到你那裡了,你自己看著辦!
對於這些歷練多年、找上門來的“兒子”,楊集拒絕不了,更不想拒絕,如果薛世雄把他另外三個兒子打包送過來,那就更加完美了。
除了這些代表父親前來的將二代,從涼州各地來的官員也不少,哪怕楊集沒有請他們,可他們也像是聞到肉香的蒼蠅一般,從各處跑了來。
雖然楊集娶的只是側妃,可男女雙方的來頭都不小,尤其是裴矩也在這裡,若是博得他的好感,仕途必將一片坦蕩,就算得不到絲毫的幫襯,但是現在在他面前露個臉,爭得一絲好感,日後怎麼也至於刻意刁難自己吧?
況且涼州官員的級別都比較低,要是換到大興城,他們哪有資格接近這位大人物?
人皆此心,於是各州幾把手都跑來了。
有了這些官員以及甘州本地的官吏參與,所以這次婚事的場面雖然比不上娶蕭穎時候的規格、參與的官員級別也不如那次,可是比起其他人娶妻都要風光幾倍。
楊集是當過一次新郎的人,而且又不像上回那樣卡著時間繞了半個大興城,心理幾乎是沒有壓力,所以整個過程也不如上那麼僵著笑容。
有了上一回積累下來的經驗,楊集這一次答對賓客、應酬朋友時,皆是談笑風生、從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