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363章:趁他病要他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3章:趁他病要他命 (1 / 2)

千里之外的朝廷如何談論自己、如何攻訐自己,楊集自然還不知道,他在打敗阿史那俟利弗設之後,便將大湖區降兵、突厥俘虜集中押到南方的烏蘭湖。

烏蘭湖面積數千頃、四周牧草豐美,—直是北方遊牧民族放牧的寶地,而且它位於金山餘脈、天山餘脈夾成的“>”尖端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但是進入大湖區的重要入口,而且距離突厥南汗庭、北汗庭只有數百里左右;如果從這裡西進,便是甘州、瓜州、伊州北部,再往前行,則是庭州。

到了烏蘭湖區,楊集便紮下了大營,然後讓人向突厥俘虜下了最後的通牒:要麼心甘情願的當奴隸,心安理得的享受大隋的奴役;要麼趁早反抗,好讓隋軍早點把他們沉湖。

如何選擇,你們自己看著辦。

話語自然委婉一些,但核心思想就是這麼一回事。畢竟涼州的戰略是外緊內松,若他是貿然把這數萬名能征善戰的俘虜帶回去,極有可能發生內亂,所以這些人必須無條件的接受他的安排,否則,殺無赦。

至於大湖區,它裡面土地肥沃、百草豐茂,是一個令人垂涎三尺的寶地,但是裡面青壯凋零、防守無力,若是東突厥再次來攻,崔師那點力量,根本就打不過。

楊集為了防止東突厥再次動兵,索性把烏蘭湖區佔領了。只要大隋在這裡駐軍,就能攔住突厥進入大湖區的大軍,也能威懾突厥南北汗庭,同時還能保證涼州北部的安全。

李靖得知楊集有此打算,便建議在烏蘭湖西邊興建三個呈“品”字形的重城,這樣既可引烏蘭湖水屯田,也可招募流民在這裡耕種,一旦有了牧民和百姓入住,他們在耕種之餘,還可到湖的東部放牧,這樣便能解決軍糧問題。此外,還可在城內修建四門學,召集牧民的孩子入內學漢語、學漢學、學漢禮,與漠西都督府一南一北,漢化大湖區。

要是有突厥騎兵侵襲,民眾則可以躲進城裡。另外還建議在蒲奴水、烏蘭湖東邊的山崖上修建烽火臺,只要突厥大軍到來,百姓在百里之外便可得到訊息。

當這個防禦系建立以來,以後再根據實際需要向四周擴張。

楊集手頭有的是免費勞力,聽到李靖這麼說,於是說佔就佔、說幹就幹。

鑑於李靖打造過庭州的斥候、烽火臺、戍堡、軍鎮、城五級防禦體系,而且庭州又沒戰事,楊集索性一事不煩二主,由李靖帶兵在這裡打造防禦體。

最靠近“>”入口的城池被取名為金山城,這也是三城之中規模最大的城,金山城緊靠一座險峻突兀的岩石山修建,這座光禿禿的石山高有百多米,四周陡峭光滑,彷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在李靖的設想中,金山城日後均用方石修建、牆高三丈、城週二十里,向東呈現出半月形。

對於這些構想,楊集其實並不太關心。

他要的是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至於怎麼修,那是李靖的事兒。

時值四月,正是草原最具活力的季節,茫茫草原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從烽火臺向遠處望去,一群群牛羊、馬匹在一望無垠草原上悠閒吃草,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湖泊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如同是一顆顆鑲嵌在草原上的寶石一般,更北方則是黑黝黝、延綿千里的于都斤山脈。

和悠閒的大草原相比,金山城城基卻呈現一片熱鬧景象,千多名從甘州來的工匠指揮著俘虜修築城池,大湖區的降兵也一齊上陣,大家紛紛運沙石、搬木;還有一些人在南方的山上開採石料,等到這處山體打通,就能開條路可直達南方的大同城,將會減少幾天行程。

金山城一如當年的庭州,儼然就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李靖也如當年,吃住都在軍帳之中。

。。。。。

“長孫將軍請!”這天,李靖將從京城來的長孫晟迎入大帳之中。

“李刺史請!”長孫晟哈哈一笑。

一行人進了大帳。

長孫晟竟然沒有見著楊集,心中便納悶了。

他到張掖的時候,陰世師說楊集還在這裡整編降兵,可是到了這裡以後,人影都沒見著。

這個衛王,到底跑哪裡去了?

不過長孫晟畢竟是弄得突厥半死不活的陰貨,耐性非常好,而且他又與李靖不熟悉,所以心中雖然感到疑惑,卻也沒有直接問出來。

坐下以後,長孫晟便笑著說道:“李刺史,我這次來,給你們帶了一點點好訊息。”

“但不知是什麼好訊息?”李靖很配合的問道。

“好訊息有兩個。”長孫晟哈哈一笑:“第一個好訊息是朝廷批准了衛王的請求,決定將在這裡建立甘州金山縣。”

李靖聞言大喜,這其實是他得知楊集準備將這裡佔領後、向楊集建議的,之後楊集便一起寫入了捷報之中。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建議,是因為這一帶牧民漢化程度極高,對大隋十分尊敬和親近,他當初率領左路軍北上之時,便得到這裡周邊羌人、粟特人、鮮卑人、鐵勒人鼎力幫助,而且這些人過著半農半牧的日子,與涼州境內的百姓區別不大。

朝廷要是在這裡置縣,這些人定然會在三城定居下來,若是有一半人願意在此定居,那也是三四千戶人家,如果此三城單純是軍事性質的堡壘,管理就很吃力了。於是他就建設楊集把這裡設為縣,這樣既可擴大城池,也可讓朝廷派官員來管,從而使駐軍可以心無旁騖的專注于軍事。

他拱手問道:“長孫將軍,若是我等想城牆修成四五丈,不知是否可行?”

這也是李靖比較關心的問題,突厥人也掌控了攻城器械的工藝,上一次大同城攻防戰中,步迦可汗便動用了大量的巢車、衝車、投石車、登城車、雲梯車,面對這些犀利的器械,將士們守大同城的時候,顯得有點吃力。

而這裡比大同城更加接近東突厥,也是戰爭前沿中的前沿,未免日後被突厥人一戰而定,他便準備將這三大城牆修成五丈高,若是朝廷允許特事特辦,那麼庭州、伊州、西州各州的邊城也可增高。可是京城的城牆也只有三丈高,他還是有點擔心朝廷不答應。

“邊城的情況不同於內地,不用考慮僭越的問題,要根據實情來制定更適合邊地的政策,只要能夠抵禦敵軍,朝廷是不會計較的。”長孫晟笑道向李靖說道:“先帝十幾年前就說過,邊城不同於內地,要因地制宜、特事特辦,千萬不能被所謂的禮制套死。我以前多次到這裡,知道這裡是咽喉要地,你們把城牆修成五丈高,完全不成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