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360章:所謂偶遇,都是蓄謀已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0章:所謂偶遇,都是蓄謀已久 (1 / 3)

次日正好是旬休,但是對於一國之君來說,旬休和其他日子沒有區別。雖然三省六部制、議事堂慢慢步入正軌,但是由於職責和權力的界限還不是那麼明朗,導致各個部門在各司其職、並行不悖之時,還做不到配合默契。再加上楊廣上到刺史的任命、下至縣令的升遷都要親自過問,接著是核實新官以往政績和品行,然後是斟酌其出身、派系等等……正是因為如此事無鉅細,所以他這個皇帝沒有一天安逸過、享受過。

這不僅是楊廣性情使然,更多還是出於他的驕傲,他覺得只有達到或超越了父親的高度,才能證明父親沒有選擇錯人、才能證明自己是最合格的隋二世,但他的父親是一座極難逾越的豐碑,所以他想要超越父親,就必須投入遠超父親的精力。

正是在這種強爺勝祖的心態、緊張時局鞭策下,楊廣不敢有一天懈怠。

用罷早膳,楊廣又開始在御書房處理政務了。

擺在他案頭的第一份、第二份奏疏,仍舊是彈劾楊集的;第一份是薛胄所寫,無外乎是說楊集血洗大湖區,使偌大大湖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要求靖楊集治罪,以儆效尤。

楊廣隨便看了下,便扔在了一旁。

他對這種老調重彈的彈劾既不認可、也沒興致;大隋王朝要想成為一個空前絕後的強大帝國,就必須把別人的土地變成自己的土地,但是別人也不答應啊!

那怎麼辦?

殺唄!殺到他們心服口服為止。

楊集既然為大隋開疆拓境,殺點該死的胡人又怎麼了?難道還要等他們喘過氣來,反殺大隋不成?

再說了,楊集上一回殺得更多,可是你們當初為什麼不彈劾?無非就是楊集當時還沒有威脅到你們的利益,如今人家成了氣候,並處處與你們作對,所以都想朕利用朕。真以為朕是好歹不分的昏君不成?簡直荒謬之極。

第二份奏疏是元壽請願書,他認為楊集權力太重,不利於國家穩定,要求撤除楊集州牧之職,將涼州的級別恢復到刺史、長史、司馬、總管並立的局面,然後分別四人各擔一職。後面還有百多名關隴系官員大臣聯合署名。但是議事堂九相和山東系、南方系卻沒有一人簽名。

從這份奏疏,楊廣便敏銳的察覺到關隴貴族忍了這麼久,終於忍不住向楊集動手了;而寒門子弟視楊集為代表,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關隴貴族向大隋寒門亮劍,最好不管誰勝誰負,山東系和南方系都是獲利的一方,於是盡皆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

楊廣雖然打壓關隴貴族,但是關隴貴族控制了極大一部分軍隊,致使楊廣始終有些投鼠忌器、放不手腳。

另一方面、楊廣對實力僅次於關隴系的山東系也懷有極大的忌憚,首先是因為山東士族以維護和恢復九品中正為己任,是“唯才是舉”、公平競爭的堅決反對者;其次、山東系的影響力主要是在地方,許多地方主官皆是他們的人。在南方系、寒門系成不了大氣候的情況之下,如果他把關隴貴族打壓太狠,山東系定然一家獨大。

再從山東士族積累的千年實力、名望、影響力、謀算之能,以及他們毫無節操的過往做法來看,一旦他們一家獨大,其危害、其難以對付,遠勝關隴貴族。所以楊廣未了避免政治勢失去平衡,只好在打壓關隴貴族的同時、又不得不重用關隴貴族。

關隴貴族這次向代表寒門利益的“弱勢”的楊集動手,楊廣便意識到山東系遲早也會入場,並且堅定的站在楊集這一邊。

原因是關隴貴族太過強勢,已經威脅嚴重到了山東系的生存;雖然寒門對他們的危害更深遠,但是寒門的底蘊畢竟太淺了,如果沒有幾十、上百年的積累,根本不足為懼,所以現階段,山東系的首要之敵,還是關隴系。

而南方系這個實力不足,卻又想當老大的老三,估計會坐觀老大、老二兩敗俱傷,然後再在關鍵時刻出來撈好處。

想到這裡,楊廣忍不住微笑起來,如果真是這樣,那必將是他登基以來,最為激烈的一場的政鬥;最好的結果是關隴系和山東系兩敗俱傷;只是楊集曾經所公佈的“犯官名單”,弄得實力強悍的崔氏臭名遠揚,二崔如今對他恨之入骨,他們又怎麼可能同意山東士族入場幫楊集呢?

這著實是件比較傷腦筋之事。

楊廣想了想,便朝侍立下首的宦官問道:“議事堂今日值事官是誰?”

宦官忙道:“回稟聖人,今日的值事官原是裴相,不過他家中有事,便與明日的值事官蕭相調整了;此事,已經報備過。”

議事堂每天由一名相國主持政務,此人也是當天的值事官,為了方便聽皇帝,或是處理突發事件,即使是遇到旬休,也會有一人坐鎮,然後於次日休息。當然了,如果某個人家中有大事走不開,也能與其他人“換班”,只須事先申請報備即可。

既然流程沒問題,楊廣自然不會說什麼,他想了片刻,忽然心頭一動,吩咐道:“宣蕭相覲見!”

“喏!”不久,宦官將內史令蕭琮請了進來。

“臣蕭琮參見聖人!”蕭琮是西梁國的末代皇帝,寬仁大度、博學好文、擅長騎射。開皇七年受文帝徵召入朝,由於他的叔父蕭巖和弟弟蕭瓛趁機反叛,並且投降了南陳。於是文帝趁機廢黜西梁國,然後再冊封蕭琮為大隋上柱國、莒國公。楊廣即位以後,聽信楊集的讒言,心中便有了御“敵國皇帝”為己用的樂趣,於是拜蕭琮為內史令、改封梁國公。若非陳叔寶死了,恐怕此時也被楊廣封為御用文人之類的。

也是出於此心,所以楊廣希望楊集早點了結吐谷渾,然後再把慕容伏允抓來使用。而伊吾王、慕容卑這種小雜魚,楊廣都瞧不上。不過蕭琮本人卻沒有一絲半毫被奴役的羞怒,反而對楊廣的魄力和大氣佩服萬分。

“蕭相平身!”楊廣將薛胄的彈劾奏疏、元壽的聯名請願書遞給了他,待他看完,問道:“蕭相,你對這份請願書怎麼看?”

“聖人,臣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針對沸沸揚揚的彈劾風波,蕭琮和弟弟蕭瑒私底下商議過,兄弟倆都認為是關隴貴族在背後推波助瀾,如今這兩份奏疏證實了他們的猜想。

薛胄的彈劾無關痛癢,但是元壽的請願書則是威力巨大了,這也不禁讓蕭琮想到了楊集和元氏的私人恩怨,仁壽年間的賀若弼案牽涉到了關隴貴族三大派,由於當初是楊堅掌權,所以對勾結步迦可汗的獨孤家法外開恩,僅僅只是拿獨孤陀一支給楊集和群臣交待;竇氏因為參與不深,所以只有前家主竇誼被勒令自殺。之後,楊堅將一切罪名都歸咎到賀若弼身上,所以兩家就這麼過去,甚至民間都不知道這兩家被處罰了。

但是元氏則是倒足了血黴,他們不僅被處死了一個元巖、即將復起的元胄被判了個永不錄用,家中私藏的武器也被收繳了一乾二淨。當這些足以讓滅族的武器裝備被搜出、被公諸於眾,元氏為了給楊堅一個交待,只好又犧牲幾十名身在軍中的子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