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058章:蛻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58章:蛻變 (2 / 2)

一旦有了功名,薛舉便和衛王府分割了,如果十幾年前,他或許傻乎乎的以為可以用本事搏出一個大功名,無須託庇某人門下,可他現在看過三十,少年時的稜角已經被艱難的世道磨平了。心知以他卑微的身份,哪怕到了兵部,也很難獲得實職和晉升機會,與其出去碰得頭破血流,倒不如繼續跟在前途無量的楊集身邊。

旁邊的郝瑗也是此心,見楊集望來,也連忙表態道:“卑職也只想跟在殿下身邊。”

“也罷。”楊集微微點頭,目光看向跪在路邊的一群人,為首的正是吐屯設。

薛舉連忙指著吐屯設說道:“殿下,此人就是吐屯設,他已經投降了;漢語說得還算不錯,可以進行簡單交流。”

楊集也沒下馬,俯視吐屯設,淡淡的說道:“國王願意歸順大隋是好事,大隋不會像突厥那般橫徵暴斂,反而會透過貿易使伊吾國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

吐屯設難以置信的問道:“將軍是說,伊吾國還可以保留?”

“能否保留國名,要看國王的態度了,只要你臣服大隋,服從大隋安排,大隋自然也會讓你繼續安撫伊吾人。”

以後如何不好說,但是楊集現在還需要他和伊吾國這個字號來安撫伊吾人,防止西突厥反撲時,隋軍內外皆敵;只不過這個國王卻是變成有名無實的傀儡了,一旦大隋紮下根鬚,便把他弄去京城養老。

吐屯設畢竟是一國之主,能在六大勢力夾縫中生存了這麼久,也算是一份本事,他敏銳的聽出了伊吾國能保留的關鍵是“服從”和“安撫伊吾人”,連忙說道:“小王願意聽從大隋的一切安排。”

“行!”楊集目光在下跪的人群中搜尋了一會兒,最後定在四名突厥打扮的人身上,這四人一老三少,看樣子似乎是父子,於是問道:“他們是什麼人?”

“回將軍,是西突厥吐屯父子。”吐屯設連忙說道。

“將一老兩少帶過來。”

“喏。”士兵照辦。

“國王,你現在就殺了他們,向我表明心志。”

“好。”吐屯設接過隋軍士兵遞過來的戰刀,毫不猶豫的將這三人捅死。

楊集指著剩下那一個少年,“給他一匹馬,放他走。”

那名突厥少年被鬆開了以後,惡狠狠的瞪了吐屯設一眼,接過隋軍給他的馬,翻身上馬就向城外狂奔。

吐屯設直到現在才知道楊集的險惡用心,吐屯是個肥差,所以擔任此職的都是阿史那家族的人,也就是說,他殺掉的不僅是吐屯,還是阿史那家族子弟,這下子算是和西突厥也結下仇怨了,現在除了為隋朝賣命,他已經別無選擇。

——————————

PS:有書友建議搞現代軍制,個人認為不適合隋朝。

首先、古代戰爭一般是多兵種協同作戰,各兵種相互掩護、缺一不可,如果分兵種,容易被機動性高的騎兵逐一殲滅,比如說,弓弩兵不能沒有長槍兵抵禦騎兵衝擊力,而長槍兵又不能沒有刀盾兵擋箭;或許有人覺得可以把所有的長槍兵換成陌刀兵,這個姑且不說國力問題,單是驚人的重量就註定這支軍隊不能長途奔襲。至於弓弩兵,同樣需要臂力開弓,三段射或許不錯,但一個人能開幾次弓?咱們能指望敵人每次都傻乎乎的衝上來送死?如果兵種分開之時敵軍來襲,軍陣又不能及時組建,敵方騎兵從兩翼包抄,弩陣立馬完蛋。

其次、古代職業兵很少很少,作戰計程車兵多是臨時募集,即使農閒時期訓練,也是以戰陣為主,一到戰場之上就能以一個整體應敵,把他們拆分了,他們怎麼打?各自為戰嗎?而且在通訊條件不發達的古代,夜襲是常有的事,如果在左右都是陌生人的情況下,士兵敢信任陌生的戰友嗎?信也有所保留,甚至在不相信下會導致全軍崩潰……全軍職業化倒是不錯,但請考慮隋朝的生產力。

第三、古代斥候就是兼偵察、收集情報、警戒、間諜為一體的兵種,是精銳中的精銳;但是戰爭時期,主帥一般都是由朝廷臨時任命,他會根據實際需要給斥候營分派任務,然後由斥候營分配任務,要是把斥候一分為幾,純粹是給這些倉促上任、不識兵將的主帥增麻煩。

第四、古代的後勤裝備遠不如現在複雜,古代的武器裝備都是士兵自己扛,有時候連糧食都自己帶。所以輜重兵要管的東西只是糧食、大型攻城器械等簡單物資,根本就沒有細分的必要;細分的話,不說是十羊九牧,但也是冗員無數,有事相互推諉,沒事也搞出事來。

第五、至於規劃部、參謀部什麼的,也不會在本書出現,因為戰爭不會給你從容準備,也不會按照你的劇本來打,所以身邊有幾個靠譜的智囊就夠了,多了反受其害,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謀士如雨的袁紹、只有孔明的劉備。

本人不懂軍事,以上多為個人看法,但就憑這幾條,本書就不會出現那些亂七八糟的名堂;反正我也懶得去找現代軍事資料、懶得梳理各部門的職能關係、設定官名和品級等等,所以與其不倫不類,不如不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

另外,也請有些朋友不要總是認為擁有現代靈魂就必須、一定比古人厲害。

請在說楊集是廢物之前,先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作是朋友你,你擁有的知識能讓你在隋朝做什麼?鬥得過誰?

楊堅搞出來的官員規避本州、期滿平遷他州制在當時或許無法落實到位,但是這些制度至今還在用,現在的官制也是在隋朝三省六部制、地方官制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楊廣搞出來的科舉制現在每年都在考,他在軍事上的成就,除了高句麗之戰,親自指揮的戰爭有哪次沒贏過?或許有人說是幕僚的功勞,但是哪個主帥沒有幕僚?他寫的詩篇本身就是經典名作,根本不用別人去拍馬屁……你覺得自己鬥得過楊堅和楊廣嗎?

所謂的先見之明如果大規模運用,整個時代背景也會跟著變,而失去先見之明以後,那點可憐的知識又鬥得過誰?

工業方面,就算某個人精通百科、能造天和N號、宇宙飛船、隱形戰機,但最起碼要有一個完善的工業基礎前來支撐吧?等你的團隊在隋朝把某一件必需的儀器弄出來時,估計骨頭都脆化成灰了,還造什麼飛機?打飛機還差不多。

所以與其去搞不可能成功的飛機火炮,還不如把倭奴抓來給孫思邈、御醫、道士研究劇毒、瘟疫;這玩意放出去就能撂倒一大片,比飛機火炮牛逼多了,而且出現在隋朝也不突兀。

至於主角,他在科技方面的價值是發現和引導,而不是刻意去搞什麼不可能成功的東西:1、發現方面,比如說蕭穎發明了防彈衣,可她本人卻沒有意識到愛心背心的價值,主角發現了,然後讓人進一步完善,利用並推廣……2、引導方面,比如說何稠造出來的琉璃和天然琉璃無異,主角可以引導他去研究玻璃;他造出來的六合城,門窗可以自動開合、可以自動報警,城內的床弩還能自動鎖定目標、自動發射……可是這些巧奪天工的機關學,卻只弄來玩耍,主角可以引導他,讓他把這些技術運用到軍事、建築等方面…

總之呢,科技會依託隋朝這個背景適當出現一些,但不會脫節一千幾百年。如果這本書出現汽車火炮手槍,我自己都覺得比本來有、卻被嚴重否定的鬥將、主將衝陣噁心億萬倍。

這個說明有點長了,可是開單章的話,估計不會有人看,好在這是公眾章節,沒有什麼影響。

最後老調重彈——求推薦票、月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