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三次派大軍前去剿匪,都是損兵折將,竟然漸漸成了氣候,有橫掃南方諸州的架勢。
如今,義武天王已經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趙知愚說道,“如果你是來替齊州做說客的,那就請回吧。不必多費口舌。”
玉面書生問道,“院長不跟那一位商議一下嗎?”
“不必,這便是書院的態度。”趙知愚斷然道。
“好,在下一定會將院長的話如實轉告義武天王那邊。”玉面書生似乎對此毫不在意,轉而說道,“在下此次前來,還有一事相求。”
趙知愚問,“何事?”
“在下想要一個進入書山的名額。”
“以閣下的實力,進入書山,也並無益處。”
玉面書生解釋道,“院長誤會了,是在下一位義弟想進入書山。他只有第六境。”
書院的規矩,不會讓上三境的外人進入書山。主要是擔心他們對書院的弟子不利。
趙知愚道,“這是進入書山的憑證,到時,持此憑證,便可進入書山。”
“多謝院長。在下告辭了。”
玉面書生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關鍵是,知道了書院的態度。
換作以往,書院絕不會同意讓千雲山的人進入書山的。
這意味著,書院跟大魏皇室,已經離心離德。
…………
玉面書生離開趙知愚的院子後,突然停了下來,說道,“既然來了,何不現身一見?”
一陣寒風吹過,不遠處,就出現一道人影,正是悄然趕過來的陳牧,他整個人籠罩在一層陰影中,根本看不清。
這是儒家的一門法術,名為一葉障目,在身上帶一片葉子,別人就看不見他。相當於隱身了。
不過,面對玉面書生這樣的九境強者,就很難完全瞞過他的感觀。也就能讓他看不清自己的樣子。
“在下文思遠,見過先生。”
玉面書生朝他揖手為禮,欣然道,“在下曾在國子監求學,能見先生一面,實是三生有幸。”
他的名號是玉面書生,依舊自詡讀書人,面對傳聞中能引起文聖畫像共鳴的亞聖種子,態度甚是恭敬。
陳牧問,“你引我出來,是有話想說?”
玉面書生道,“請問,先生對當今朝廷怎麼看?”
“我沒什麼看法。”陳牧對朝廷的事情不怎麼了解,也就不會發表什麼看法。
玉面書生聽來,這是一種很超然的態度,心頭微微一凜,果然是未來的亞聖,胸懷的是天下,不計較書院得失,就算受到打壓,也並不敵視大魏。
若是未來,大魏能平得叛亂,讓天下太平,他還是會支援大魏朝廷。
反過來,義武天王能奪得天下,結束戰亂,他也會支援新朝。
玉面書生自認已經摸清了這一位的態度,又道,“還有一件事,要告知先生。此次書山開啟,東海妖族,也會派人前來。來的,是天鳳一族的小公主。”
妖族啊,還是皇族中的天鳳一族。
陳牧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
玉面書生鄭重地說道,“先生應當知道,天鳳一族的元陰,可讓人直接突破一個境界。在下向來心慕書院,當年未能進入書院求學,是生平之遺憾。如今書院衰落至今,正需要先生來主持大局。先生的實力越強,書院的處境也更好。”
“言盡於此,在下告辭了。”玉面書生說完,就離開了書院。
Ps:感謝書友諸葛明白的打賞。多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