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不得不說,這就是社會規訓的效果,從小就學習女戒、女則的這些年輕的女子,從小的時候,腦子就被植入了男人三妻四妾就是正常的,男主外,女主內,身為貴族女眷,你們要爭取的就是坐穩正妻的位子,把女性的利益擴大到最大。
於是,從這個角度來說,長孫絕對算得上是古代女性教育的傑作了,身為李世民的皇后,長孫不只是自己言傳身教,把女戒那一套學說都實踐的好好的,還命人廣泛抄寫,並且把這些規訓女人的規章制度轉發給後宮裡的嬪妃。
推廣出去,這玩意不能只我自己一個人遵守,大家都是一個後宮裡的好姐妹,一起下水啊!
至於英明神武的皇帝李世民,他總是吵嚷著最鍾情皇后,並且,在長孫死後也經常這樣唸叨,一方面,當然也有夫妻情深的情分在,另一個方面,這也是他方便管理後宮的一種手段。
朕的心裡,皇后的位子是最大的,我的心是屬於皇后的,不管她是活著,還是死了,都一樣。
你們這些女人,不要以為皇后去了,你們就可以上位,沒希望的,朕不會給你們機會的。
如果在長孫死後,李世民沒有強調這一點,並且表現出對某一個后妃的特別寵愛的話,那麼,後宮的形勢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放心,絕對會因為爭奪皇后之位打的不可開交。
那樣的話,身為皇帝,李世民也會很頭疼。
於是,在長孫去世之後,他就明確表示,再也不會冊立皇后,絕了眾位女眷的心思。
這一招,也是夠狠的。矛盾還沒來得及展現威力,就被李世民湮滅於無形了。
同樣的,在他自己故去之前,他就想到了那些三宮六院,按照以往的慣例,在老皇帝死後,新的繼任的皇帝,有義務贍養這些前朝的後宮嬪妃,畢竟,從理論上來講,不管位份如何,也都是自己名義上的小媽,不能苛待。
可是,比如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後宮裡的女人,著實是不算少的,就比如,武媚娘當時的品級是才人,這個才人,在唐代已經算是五品夫人,等級比較低。
那麼,武媚娘都能排到才人一級,這就說明,前面那些一品二品的夫人全都已經滿員啦,沒有空位置了。
你想想看,這樣掐指一算,李世民後宮該有多少女人,並且,他和李治還不同,有名有姓的皇子皇女特別的多,而這些孩子基本上又各是各媽,足可見李世民的能力。
對於後來的皇帝來講,這些女人也可以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皇宮為什麼要養閒人呢?
那開銷多大呀!
李世民是不同意贍養這些沒有生育過的后妃的,對於他來說,有個產出,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也總算是對大唐有貢獻,李治奉養她們也應該。
不過,那些沒有貢獻的嘛,可就另當別論了,李世民對李治那是沒的說,充滿了一種保護欲,事事都為他設想的周全。
不能讓李治把這些小媽都趕走啊,一個是,他也沒有那份狠心,第二個呢,這也容易讓寶貝兒子落下罵名。
那怎麼辦?
當然是由親親的老爸代勞啦,送出去,全都送出去,省錢,省地方,去當小尼姑!
要不說,最無情還是帝王心,你說你李世民是皇帝,這些女人好歹也算是跟了你一場,那沒有功勞,也總有苦勞吧。
你不贍養她們也就罷了,要不然,你就把她們放出宮去,任她們自由生活去,在李世民後期招攬的那些后妃,也頗有一些很年輕的,她們既青春,又貌美,放到民間,也會找到如意的郎君,說不定還能過的不錯。
但是,李世民的自私就表現在這裡了,她不但不供養她們,還讓她們去當尼姑,給自己守節。
我堂堂天可汗的女人,怎麼可以放到民間再讓那些凡夫俗子染指?
於是,多少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就這樣在感業寺裡空度了時光,最後落得一個香消玉殞的結局。
說來,或許,武媚娘就是他李世民天生的剋星,李世民把他的這些后妃都趕到感業寺去當尼姑,原本肯定是想讓她們青燈古佛了斷塵緣的。
但是,武媚娘還偏偏就不把那塵緣了斷,還搭上了新皇帝,李世民乖乖的兒子李治,成功的脫離了感業寺這個清冷之地。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如果當初,李世民能夠放手,把武媚娘這一批沒有生養的后妃都放歸民間,說不定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說到底,男人的自私算計,女人的膽大妄為,才機緣巧合的成就了之後的那些傳奇。
然而,時光倒回到我們主角身處的年代,這個時候,對於後宮女眷的處置,還不很規範,因為只有半壁江山,後宮也就更沒有秩序,不管是當朝的皇帝還是前朝的那些大臣,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去對後宮嚴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