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根子上的東西,絕對不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就可以克服的。
朝堂爭鬥?
爭權奪利?
聽起來挺美好的,要是能得到切實的好處,當然也不會拒絕,但是,什麼?
為了拿到更多的好處,還要讓老夫去努力做事?
豈有此理!
不是應該這些人屁顛屁顛的送上來嗎?
為什麼還需要老夫做事?
算了,還是躺平好了。
於是,很多像範寧一樣的所謂世家子弟,他們的心路歷程就全都是大同小異的,差不多。
很多人都是紙上談兵,理想很美好,但是,關於自己的理想究竟要如何才能落地,根本就沒有明確的計劃。
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平日裡又威又勐的世家子弟,若是風花雪月,談一談人生,聊一聊理想,甚至是,做一些文臣該乾的事情,還算可以,但千萬不能上戰場的原因之一。
戰場是真實的,是血淋淋的,他是最講究實際的地方,同時也不會給這些人幻想的餘地。
當你站在戰場上,聽著周圍不間斷的廝殺聲,看到戰士一片又一片的倒下。
那種慘烈的場景,絕對不是你在書齋之中研究一下,設想一下就可以坦然面對的。
為什麼戰場上總是會出現逃兵?
為什麼逃兵總是成群結隊出現,甚至是直接棄城?
那正是因為,只有戰士是在硬生生的面對可能的死亡,而死亡,是殘酷的。
於是,當這些好日子過的太舒坦了的世家子弟,真的站在戰場上,經歷血與火的洗禮的時候,他們就慫了,他們就遁了。
卻也不必過於苛責他們,這似乎是一種常態,也是最為正常的心理反應。
但是,歷史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怯懦就停止前進的步伐,於是,很多這些只知道誇誇其談的人,也倒在了成就自己的路上。
他為他們的無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那代價,是他們的生命!
比如現在的範老爺子,他能夠和王國寶那樣的爛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現在又積極的和王謐聯絡,這就足以說明,範寧對於今後的預期利益也是有想法的。
他並不像他自己誇耀的如此澹泊名利。
只不過,他也算是個狡猾的人。
在眾多跳的很高,積極從事的人當中,他算是相當的有定力的,反正,將來琅琊王也不會虧待了他。
那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站穩身位,至於要不要再積極謀劃,這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
也要看王謐的想法。
畢竟,王謐那邊也是有自己的一套人馬的,那些起家自京口的年輕人們,個個都是能人。
不只是武功一流,聽說文治也很有一套,現在,王謐終於改換了身份,成為了琅琊王,現在,那些人也該啟程了吧。
出發!
從京口到建康,短短的一段路,現在也終於是有了名頭。
朝廷之上的有識之士其實早就看出,王謐的野心遠不只是佔據一個北府而已。
領兵作戰當然也是在把控權力,但是,那樣的出生入死,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如果說只是為了過打仗的癮,考驗自己是不是屬於純爺們,也太過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