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原喪亂,打仗就幾乎沒有停止過,但是,整體的開發還是要好一些的。
這就好像是桓宣武的年代,他的武功雖然不比王謐,軍隊的戰鬥力也遠遠比不上現在的晉軍。
但是,他也已經打到了洛陽,甚至是長安!
可以說,這是目前晉軍的觸角可以伸到的最遠的地方,戰果也是很豐富的。
不只是桓溫,就是現在戰場上馳騁的劉裕,在歷史上,也曾揮兵中原,佔據了很多地方,其中當然也有中原的兩大重鎮,洛陽、長安。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就算是一時打下了這些城池,從南方遙控指揮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力根本跟不上。
你想想看,一座城池不只是趕走了敵人就可以變成自己的,還要有自己人去看守才能正經的經營下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古代的王朝,往往選擇中原地區作為國都的原因之一。
中原地區,輻射的範圍更廣泛,尤其是以古代地理位置的特點來說,中原地區顯然是更合適的選擇。
當時來看,主要的威脅是來自兵強馬壯的北方,各種豪族都是起自塞外,不斷對中原王朝進行攻擊。
而相對的,南方的威脅卻並不多,雖然也時常有各種叛亂,但是規模都無法和北方的正經豪強相比,戰鬥力也無法相提並論。@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於是,為了更好的防範北方的威脅,自然是將國都定到距離他們更近的地方更合適。
這樣一來,對於南方的割據政權來說,想要控制北方的城鎮就是相當困難的了。
即便是一時攻取下來,你又如何控制的住?
你的軍隊人數本來就不夠多,孤軍深入北方,周圍都是各種豪強,沒有自己的力量,如何掌控的住?
看看歷史上的劉裕和桓溫就知道了,像洛陽這樣的北方重鎮,從來都是南北雙方爭奪的焦點。
可以打下來嗎?
不是不可以。
困難的是,打下來之後的經營,不管是桓溫還是劉裕,最後都功敗垂成,在打下這些北方重鎮,彰顯了自己的武力值之後,沒有多久就紛紛退兵。
放棄了這些城池。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也可以知道,沒有哪一支軍隊會在毫無威脅的情況下,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再白白的拱手相讓。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真實的情況便是,北方豪族在遭受了一定打擊之後,並沒有完全喪失實力,盤踞在南方的割據勢力,並沒有實力將所有的北方豪族一次性的橫掃。
總是要剩下一些,等到這些豪族實力恢復,便又會圍攻這些被南方勢力佔據的北方城鎮。
外有外患,內也有內患。
由於兵力不足,孤軍在遙遠的北方,這些城池掌握在南方勢力手中本來就不牢固。
一旦內部有部分叛亂,或者是爭權奪利的事件發生,就要抽調駐守北方的部隊來內援。
這樣一來,這些北方的重鎮也就維持不下去了。
幾次後撤,大約都是這樣的原因。
所以,人頭一直都是困擾南方勢力的一大難題。
不管是何無忌還是何邁,對這一點都清楚的很。
相比長安、洛陽,鄴城簡直就是意外之喜,要知道,鄴城相比這些重鎮,更加靠近北方。
也就是說,即便是晉軍獲得一場暢快淋漓的大勝,等到熱乎勁一過,能不能佔得住還是一個未知數。
甚至,有極大的可能又會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