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領先一步,在元宇宙時代轉型成功,後浪系就有資格被人稱為是一家偉大的企業。
希望我們在座的諸位,能共同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鬥……”
楚老闆這一番暢想,連章一明、黃箏和曾凡等技術宅,都聽得是熱血澎湃。
挺有煽動性的。
如果投入到位,吸引力足夠,後浪研究院並非就不能化為現實。
只是,楚老闆嘴一張就是上千億的投資,也驚得幾位姑奶奶說不出話來了。
Louna看著楚老闆,感覺自家男人前所未有的迷人。
章一明笑道:“董事長如此高瞻遠矚,我們也是心潮澎湃,這些暢想如果能夠實現,後浪系應該有望超越全球所有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
楚陽道:“一明兄,這並非是純粹的想象,後浪研究院的建設,要儘快立項,曾凡要負責組織技術中心,拿出一個規劃和建設方案出來。
就像大家剛才講的一樣,我們在研發方面明顯弱於BAT,透過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要儘快實現彎道超車。
我剛才講到投資上千億甚至幾千億,當然是一個五年甚至十年的概念,研究院專案初期的投入,百億左右的預算是可以保證的。
後浪科技大夏目前還有不少富餘的辦公地點,研究院可以考慮儘快掛牌成立,吸引各類人才加入,研究所能成立一個就先成立一個。
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研究院辦公設施等硬體建設。
所以,研究人才與團隊的吸納,各類研究所的建立,與研究院硬體環境建設同步進行。”
下午,後浪系一眾高層,又圍繞楚老闆提出的後浪研究院,一直討論到快下午6點。
曾凡等人提出,現有的AI、大資料、雲端計算都可以先期掛牌研究所,招納新的研究人員和研究專案進來,並在研究所內部嘗試研究專案分層模式。
晚上在眾人住宿的東園大酒店吃飯,楚陽突然問道:
“現在國內各大高校,偏向基礎理論研究的學科舉辦得怎麼樣?”
“不怎麼樣。”曾凡等人都搖頭。
章一明解釋道:
“各高校的理工科教育,從師資力量到招生,多年來一直都是理弱工強的局面,原因也很簡單,就業機會和待遇問題。
我們國家每年培養出數百萬工科畢業生,其中稱得上優秀的有上百萬,但是純理科的大學畢業生,除了少量頂尖的人才有機會進入科研院所,絕大部分畢業生都難有學以致用的機會。
每年高校畢業季,專業好、學業優秀的工科畢業生被各類企業哄搶,純粹學理論的本科畢業生,很難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
我上大學的時候,最開始考上的微電子專業,算是一門理與工相容的專業,後來我還是想法轉到了軟體工程專業,一是興趣所在,二來也是軟體更吃香,有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
楚陽想想道:“既然如此,後浪系應該支援高校基礎理論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
章一明等人都有些愕然。
怎麼支援?
具體的回報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