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從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第二十七章:聽懂掌聲(還是四合一)(繼續求月票)(章尾有調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聽懂掌聲(還是四合一)(繼續求月票)(章尾有調查) (2 / 5)

聞言,工部尚書範景文也正了正衣冠,朝著王詡拜了一拜:“若是老臣有半個月的時間,還有內閣大學士的身份,那麼老臣必然立刻回到工部之內,召集有司,召集大匠,研製出一份國債!”

“這國債,必須高質量,同時具有強烈的防偽功能。然後老臣會拿著國債的樣品召集內閣會議,並上報太師大人。”

“當內閣統一想法後,便可以讓錦衣衛通知南京本地士紳、豪商前來開會,讓他們購買國債!”

“在這國難當頭的日子裡,只要是忠臣,就一定會購買國債!”

學過基本邏輯的都知道,這句話的正反命題是這樣的:只要你不購買國債,那你就一定不是忠臣!

“至此關鍵時刻,老臣不會顧惜個人名聲,也不會在乎士林清議。為了大明,老臣願意承擔責任,即使事後老夫被追責,被士紳們報復,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一切都是為了大明!”

聽懂掌聲!

啪啪啪啪啪啪啪……

……

“左都御史,你呢?”

聞言,李邦華不緊不慢,一步一步的來到了王詡的面前,然後摘掉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又朝著北京的方向拜了一拜。

“今日,老夫的話,在某些人的眼裡,或許是瘋癲的,但老夫還是要說。”

親手摘下了自己的烏紗帽之後,李邦華就放開了:“早在李闖第一次攻佔洛陽之時,老夫就曾私下上書陛下,建議陛下仿照永樂年間的舊例,讓太子到南都監國。”

“連續數日,都沒有得到答覆。老臣再次上書,請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寧國二府,讓他們拱護兩京。這一次,陛下終於動心了,可是卻被給事中光時亨阻止了。”

“當老夫收到闖軍百萬大軍,即將入京的訊息時,便直接帶著御史部門中還有勇力的御史一起上城防守,抵抗敵人,哪怕是死,也要死在抵抗闖賊的路上,也要死在包圍京師的過程中!”

“所以,後來丞相匡扶社稷的那一天,老夫正帶著御史中的有勇力者巡查城牆呢。等到太子南狩之時,丞相主動找到老臣,希望老臣能帶一些忠臣良將保護太子南狩。老臣想了想,便答應了下來。”

“這一路之上,老夫坐著鎮海公的海船,從天津到東寧島,再從東寧島登陸松江,而後沿著長江一路逆流而上,來到南京。”

“這一路上,老夫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想,好好的大明朝,怎麼就到了今日的地步?我大明,究竟是何時變成今天這樣的?”

“然後老夫就開始回憶,回憶太祖高皇帝之時大明朝的模樣,然後就找出了一份大誥,開始翻閱。接著,老夫回憶成祖年間,大明朝的模樣,然後是……”

“最後,老夫回想起了十六年前!那一年,陛下登基,老臣官至兵部尚書,然後老臣就開始整頓京營,先是從勳貴那裡,要回來了數萬被他們索要過去當奴隸的京營兵,然後,又對著名冊,一個一個的檢查,直接砍掉了上萬空額……”

“可惜啊,老夫只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幹了一年,就被御史彈劾去職了。若是讓老夫繼續做下去,老夫起碼一年整掉一萬空額,十年下來,能給朝廷省多少銀子?但老夫還是去職了!”

說到這裡,李邦華自嘲一笑:“估計若是老夫不去職,就該成為大明朝有史以來第一位,死在任上的兵部尚書了,死於刺客刺殺?不過我大明的文官都是要臉的,即使老夫真的死於刺客刺殺,史書上也不會這麼說,史書上只會說,崇年某年某月,兵部尚書李邦華積勞成疾,死於任上。”

大明朝從來不缺真正有本事的忠臣良將!

歷史上,李邦華真的整頓了京營。僅僅只是第一年,他就從勳貴那裡搶回來了上萬被他們當做奴隸的京營大兵,並削減了上千兵額,然後他就被擼掉了官職!

歷史上,他也真的在李自成佔據陝西之時,提出了太子南狩的建議!

歷史上,他也在北京陷落之時,自盡身亡,以身殉國。

看著眼前慷慨激昂的李邦華,王詡心中便不由得嘆息一聲:大明朝真的缺少能人志士嗎?大明朝真的沒有能人了嗎?

眼前的李邦華難道不是大明的忠臣?他難道是一個沒有能力,沒有魄力的庸人?

還有已經殉國的盧象升、孫傳庭,哪一個不是忠心且有實力的高階文官?

可他們的下場,都不怎麼好!

大明就像是被詛咒了一樣:有實力、有能力的忠臣良將,必不得好死!

“多謝太師聽老夫嘮叨這麼多,下面老夫就說說,這些時日以來,老夫的收穫。大明到了今日,原因有很多,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的原因,我這個當大臣的,都不適合說出來。”

“不過,李某也學習了許多丞相開創的新儒理念,所以,今日還是可以說出來的。君主是有錯的,陛下也是有錯的,歷代天子都是有錯的。當然,歷代以來的大臣、勳貴、宗室,也都要為大明朝今日的局面負責。”

“不過,如果追究責任的話,就太複雜了,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的。所以今日,老夫只提建議,只提想法。”

“老臣的想法是,組建一個新的稅務部門。”

“我大明朝,由於種種原因,民間很富,朝廷很窮,無論如何,這都是不合理的!”

“而如今,北方追隨太子南狩的文官勳貴足有三萬之數,這麼多人,必須要給他們安排位置。”

“所以,老臣的想法是,以這些北地官員、勳貴為主體,徵召大明朝的進士、舉人、秀才為官,共同組建這個稅務部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