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墨子搖了搖頭:“老夫短時間內是不會造反的,老夫對於當皇帝,從來都沒有興趣。否則,如今的大明天下,早就已經是老夫的了!”
說到這裡,墨子就想起了數年前自己和熊巖的一次對話,當時是崇禎十一年,關中發生了鼎鼎有名的畝產三千斤事件。
在那件事之前,墨子對於迅速開啟動員制度,平推天下還是很有信心的。當時的關中,有人口千萬之數,動員制度已經是當今天下最先進的了,必要時隨時可以動員出邊軍水平的百萬大軍。
百萬邊軍層次的強軍,以當時大明朝的組織度,誰能擋得住?
大明朝擋不住!
東虜也擋不住!
遠在海外的王詡和草原之上的趙無恤,更擋不住。
那時,只要墨子願意,便可以開啟推土機模式,直接推翻整個大明,建立新朝。
可是,畝產三千斤事件之後,墨子就不再這麼想了。當時,熊巖是這麼說的:“很正常,真的很正常,因為墨者是人,不是機器,也不是聖人,他們有自己的慾望。當墨者的數目,只有十幾個或幾十個,都在你眼皮子底下的時候,他們當然各個都是好樣的。”
“但是,當墨者的數目變成數百數千的時候,當你的精力不足以親自審查每一位墨者的時候,他們被慾望支配,墮落、黑暗等等,都可以理解。”
“因為,人類本身就是這樣!除非全人類都是聖人,否則,這樣的問題,永遠都無法避免。”
“所以,墨翟道友你要麼此刻平推大明,然後和官僚系統妥協或同歸於盡,用餘生的全部力量來大戰你一手締造的官僚系統,那時,你的敵人將是所有的墨者。甚至,你真正的敵人,會偽裝成墨者,會偽裝成你的支持者。”
“那個時候,無論勝負,倒黴的都只會是最底層的百姓。你贏了,也只是暫時勝利,只能管一段時間。一段時間後,官僚們仍然會故態萌發。你輸了,那你就完了。”
“但很顯然,無論勝負,你和官僚的鬥爭都將持續很長很長時間,在這期間,你的每一道政令,你的每一個想法、念頭,都將是你們拉鋸的戰場。”
“除非,你願意做一個冷酷無情的機器人,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自上而下全面系統的大清洗。可是,即使如此,也依然只能管用一段時間,因為官僚系統也是會進化的,他們會隨著統治者的進化而進化。”
“到那時,為了保證隊伍的純潔性,為了保證墨者們思想的正確性,你不得不一次次發動大清洗,以至於大清洗的頻率越來越高,效果越來越差。那時,墨者們的注意力,已經不再是如何幫助百姓致富,如何幫助百姓生活,而是如何躲避下一次大清洗。”
“即使是現在,那些一心一意支援你的墨者,你以為他們就真的是發自內心的認可你的理念?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只是為了從龍之功罷了。”
“他們此刻支援你,只是因為他們覺得,你能奪取天下,為了成為開國功臣,他們不介意暫時吃上一段時間的苦,也不介意當著你的面,暫時和底層的泥腿子打成一片。可是當他們身居高位之後,你猜猜他們會做些什麼?你猜猜那個時候的他們,和大明朝的勳貴、高層文官又會有多少區別?……”
雖然墨子當時覺得,熊巖的說法,太過悲觀,實在是太小看墨者們的原則了,真正的墨者,是不會這麼無恥,也不會這麼無能,更不會像熊巖說的這樣,變質、變壞。
可是墨子不敢賭,然後墨子就展開了詳細的調查,調查結果讓墨子很是傷心了一陣。
當初成為墨者的時候,一個個發下誓言之時,都那麼堅定。如今才過了多久,怎麼變化就這麼大呢?
大災大難、大風大浪都過去了,朝廷的三次圍剿都過去了,小冰河都被打敗了,可是最後,卻敗在了溫柔鄉之中。
那件事之後,墨子就從速推大明變成了緩慢種田,建設制度、培養完全認可自己理念的人才,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慢慢改造大明瞭。
對於墨子來說,如果一統天下之後,墨者們卻迅速墮落成舊官僚的模樣,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不統一呢。
想到這裡,墨子堅定的道:“恰恰相反,老夫此刻,只想著好好治理川蜀之地。在把川蜀之地治理好之後,老夫的目標也不是大明,而是雲貴之地,然後是大理。所以,在老夫的計劃中,土司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老夫要改土歸流!”
“在老夫的治下,不允許有土司存在,從今往後,他們都是大明的百姓,也都是老夫治下的百姓,自然不會被分成所謂的土司人、本地人。”
如今的川蜀之地,還不是後世二十一世紀的天府之國,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土司早就成了傳說歷史中才存在的東西,大家都是一家人。
而眼下這個年代裡,土司、本地百姓之間的矛盾相當大。
這些矛盾,有的純粹是誤會,有的則是土司之主刻意製造出來的矛盾,刻意製造出外界都歧視土司,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活下去的氛圍。
因為這樣有利於保證土司之主的世襲罔替。
土司,可以看作是藩鎮的一種。
土司之主,就是諸侯,在自己的地盤上,享有一切權利。而這樣的土司,在如今的川蜀之地、雲貴之地,數目極其龐大。
當然,也有相當一分部土司,在長久的文化交流之中,自認為漢人,也向往朝廷,希望著朝廷可以過來改土歸流。
比如秦良玉所在石柱土司,就是大明朝的忠臣,比很多文人士大夫忠誠多了。
“所以,老夫邀請夫人過來,不是為了讓夫人對付大明。說句讓夫人不高興的話,有沒有夫人,都不妨礙老夫解決川蜀之地的流寇、官僚。”
“秦國公不歧視土司?”秦良玉連忙問道。
“老夫為何要歧視他們?他們也是諸夏之人,也是大明百姓,又不是夷狄。所以老夫才會邀請夫人過來,就是為了確定川蜀之地土司的漢化程度,漢化程度越高,對諸夏認同程度越高的土司,在接下來的改土歸流之中,獲得的好處也就越多。如果堅決抵抗到底,堅決不認為自己是諸夏百姓,那就只能按照夷狄來對待了。”墨子輕描淡寫的道。
諸夏百姓是自己人。
夷狄不是人。
墨子的觀念,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