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城破,張梁伏誅。
官軍諸將在城裡大肆搜捕黃巾殘餘,天亮時清掉戰果,此戰斬殺黃巾三萬多人,收降近五萬,又是一場大勝。
只是這場大勝跟董卓關係不大,他的西涼軍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在主戰場上,打擊黃巾援軍獲得的戰果也非常有限。
跟廣宗的大勝仗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董卓心裡,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怨懟,他認為皇甫嵩早就有破城計策,卻沒有與他合盤托出,讓他的西涼軍去打黃巾援軍,自己吃廣宗城裡的肥肉。
張角死後,張梁就成為廣宗最大的目標,他的人頭能讓人平地連升好幾級。
那個盧植的學生,名叫劉備的小子不就因此成了一曲軍侯嗎?
從一屆白身的鄉勇首領,一躍成為官軍軍侯,這個升遷的速度,董卓怎麼能不眼紅?
接下來大軍要打黃巾的人公將軍張寶,董卓心裡暗自決定,這一次決不能讓別人搶走這份他看重的功勞。
皇甫嵩設的慶功酒宴,董卓推脫身子不舒服,沒有去,他在帳中忙著部署攻打張寶所鎮守的下曲陽。
這次攻殺張梁,河北黃巾實力大減,但卻還沒有到真正的可以收兵之時。
酒宴上,皇甫嵩說了些激勵將士的話語,他要求眾將再接再厲,拿下張寶,以全鎮賊之功。
鄭寶等與會之將,無不是恭敬從命,表示即便身死,也要斬殺張寶,為國建功。
此次的封賞,除了劉備幸運的成了軍侯外,指揮、參與夜襲廣宗的將領皆有封賞,皇甫嵩把送黃巾那裡繳獲的錢糧都分給了鄭寶他們。
至於實質的封賞,還要等朝廷的召令下來才知道。
大軍休整兩天後,整體開赴下曲陽。
這次的先鋒軍本來是鄭寶和曹操,不過董卓以西涼軍在廣宗沒有盡力為由,主動要求擔任大軍前部。
都是中郎將,皇甫嵩不好撫了他的面子,便同意董卓帶領西涼軍前行,作為大軍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值得一提的是,大軍行進期間,有鉅鹿太守郭典領兵前來匯合,因為熟悉環境,皇甫嵩讓他跟董卓一起行動,充當副手。
得知廣宗這邊的戰況,鎮守下曲陽的張寶並沒有想出來狙擊官軍,他選擇據城死守。
大軍前鋒順利到達下曲陽,董卓立即下令展開攻勢,張寶居高臨下,又準備充分,西涼軍攻城一日,不克,損失近千兵力。
郭典見董卓立功心切,幾次上前勸諫獻計,董卓就是不聽,決意明日繼續攻城。
這位鉅鹿太守是有點東西的,可惜他只是個副先鋒,做不了董卓的主,只好在下令麾下將士打起精神來,嚴防城內黃巾夜襲。
……
官軍主力不對距離董卓的先鋒軍只有小半天路程,前方的戰況很快就傳到這裡。
鄭寶和曹操,劉備一起騎馬前行,得知前方董卓攻城不利,一場議論就此展開。
劉備對董卓攻城行動嗤之以鼻,還沒等主力趕到,擅自攻城的行為,其實就是蠢。
“董卓好歹也跟羌人打過交道,怎地這點見識都沒有,攻城不利,折損士氣,實在枉為先鋒!”
劉備批評道。
盧植被召回洛陽,董卓就繼承了他老師盧植的位子,他本就看董卓不順眼,此番董卓失策,只這樣批評幾句,不落井下石,已經算是他劉備仁義了。
“玄德說的不錯,董卓的西涼軍到達下曲陽,理應先構築營寨,以大勝之勢震懾張寶,擅自攻城,著實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