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山越人生活之地,乃深山老林,艱險崎嶇,我軍將士實難以剿滅,不如釋出政令,說服他們出來。”
荀彧說道。
揚州軍跟山越人打過交道,因此對山越人的一些習性特點,作為長史,荀彧是瞭解過的。
在收穫的季節,山越人會大舉出動,搶百姓們的糧食,若是平常受災,也會偶爾出山劫掠,頻率不定,時多時少。
而且山越人奉行打不過就往山裡鑽的傳統,想剿滅他們,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了,荀彧想想就頭大,還是收服的好。
“用什麼條件,能說服他們出來?”
鄭寶又問道。
“與揚州百姓一致,只要出來,分給土地,教他們如何種地,還可以從山越人中招募一批軍士,為我揚州所用。”荀彧說道。
漢民對待其他少數民族,一般是比較鄙夷的,因為山越人經常出來劫掠,整個揚州百姓對他們都有意見,想要讓民眾接納,還得做好引導先。
怎麼說服山越人出來,只要跟漢民一樣就行,也不用特殊照顧。
條件就這樣,願意你就出來,不願意就等著我派大軍進去,到時候直接為揚州修路鋪橋。
郭嘉覺得荀彧說沒什麼要補充的,也就沒吱聲。
在這之前,鄭寶某考慮過山越人如何處理,基本上跟荀彧所說的差不多,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
談論山越人,比討論?天下大事輕鬆多了,馬車裡漸漸某了歡聲笑語,三人不再那麼嚴肅。
回到九江,鄭寶把怎麼說服山越人的事情丟給荀彧負責,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
荀彧的辦事效率極高,第二天就找到鄭寶,彙報他想好的計劃。
首先,荀彧請鄭寶發一道專門針對山越人的法令。
然後在揚州境內,給山越人劃分了一個專門的自治區域。
所謂自治,也就是山越人在遵守大漢律法以及揚州地方法令的基礎上,自我管理。
荀彧計劃先劃出一個自治區,作為試點,在計劃初期,山越人也不會出來太多人。
一旦他們那些出來的人感受到了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會被深深的迷住。加上州府分給土地,他們還可以學習如何勞作,如何提升產量。這不比躲在深山裡舒服多了?
計劃最後,是從山越人裡面招募一支由山越青年組建起來的兵團,專職山地作戰。
聽了荀彧的計劃,鄭寶挺意外的,荀彧居然知道要先試點。
於是,計劃透過。
揚州發出一道新的法令,喚作山越令,其中規定:揚州境內的山越族人可以在會稽郡開墾荒地,土地面積由州府派人丈量,之後不能私自買賣,州府派專人指導耕種,前三年,免稅!
法令出來了,得讓山越人知道。
於是荀彧派出使者,拜訪山越族酋長,告知他們揚州的利好政策。想與漢人和睦相處,這次是個絕佳的機會。
過了這個村,以後雙方都是刀劍打招呼,至於山越人怎麼選擇,荀彧不管,鄭寶更不會管。
如果山越族不願意出來,也好辦,最多就是他們作亂的時候,派出大軍剿滅,雖然麻煩了點,但真想打仗,還能麻煩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