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不合,從諸侯討董時便可見端倪。
袁紹被過繼給袁成,成了袁術的堂兄,混得比較好,無論在哪兒都能壓袁術一頭。可袁術畢竟是嫡出,乃袁家嫡子,內心極為驕傲。
本來他以為討董的盟主會是他,不想諸侯們不是推舉鄭寶就是推舉袁紹,鮮有人推舉他。
最後袁紹成了關東聯軍的盟主,為了不讓袁術在戰場上搗亂,只好把看守糧草的任務丟給他。
然而袁術是怎麼幹的,看不順眼的,他就少發或者不發糧草,比較順眼的營中糧食怎麼都吃不完。
正因為他這種區別對待,鄭寶才會領兵搶糧食,導致兩人交惡加深。
董卓退至長安,聯軍分崩離析之後,袁紹曾給袁術寫信,信中建議袁術和他一起推舉一位新皇帝出來,與董卓分庭抗禮。
可惜袁術覺得袁紹是個庶出的,打心眼裡瞧不上他,不想與其共事,也就沒有答應袁紹的建議。
後來袁紹在河北經過一系列的運作,成功當上冀州牧,袁術看得眼紅,竟然與公孫瓚結盟,意圖壓制袁紹的崛起和發展。
被自家兄弟怎麼對付,袁紹當然有氣,反手就跟劉表聯合起來對付袁術,兩兄弟就此反目成仇,各自尋找盟友,意圖壓制對面,這才有郭圖前來揚州結盟之事。
放眼整個天下,如今最強盛的還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袁紹自不用說,當上冀州牧之後,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過得不知道多滋潤。
袁術這邊別看攻略廬江郡失敗,損失了上萬士卒,以及兩名大將,實則這種程度的損失,並不至於讓他傷筋動骨。在豫州,他袁術依舊是一呼百應的存在。
這也是鄭寶為什麼答應與袁紹結盟的原因。
有袁紹在北方盯著,袁術總不至於再來打他。而且這次廬江之戰也能說明,他揚州軍不是好欺負的。
唯獨有一點讓鄭寶比較頭疼,那邊是他跟袁紹結盟,難道劉表也算是盟友,會影響到孫策的情緒。
郭圖走後的第二天,有親衛跑進府衙。
“報~”
“啟稟主公,孫策將軍在外求見?”
有親衛跑進來通報。
“他不是在廬江郡麼,回來了?”鄭寶在心中暗歎:“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請他進來。”鄭寶道。
不一會兒,孫策龍行虎步走進來,望著鄭寶抱拳行禮,道:“兄長與袁紹結盟,劉表可是我軍盟友?”
見孫策眼含怒氣,滿面煞氣的樣子,鄭寶笑道:“怎麼了伯符,我們與袁紹結盟,關他劉表什麼事?”
“多謝兄長!”孫策送了一口氣,表情緩和了不少。
他與劉表有殺父之仇,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帶兵去襲擊荊州,而鄭寶把他擋在廬江郡,何嘗不是眼熱荊州的江夏郡。
跟袁紹結盟,與劉表沒關係,這話雖然聽起來不講道理,但事實就是如此。
袁紹跟劉表結盟,是他倆的事,鄭寶和袁紹結盟,也是鄭寶和袁紹的事情,輪不到劉表來參與。
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打!
無論什麼時代,兩個勢力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當雙方利益一致時,會是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朋友,當利益相悖時,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