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事,第二天孫策沒有急著進攻,他就三千人,其實是來當誘餌的,孫策本身也是身不由己。
當初他父親孫堅因為找到傳國玉璽,著急帶兵返回,不料在荊州和劉表交手,先勝後敗,死於亂箭之下,正應了在洛陽發的毒誓。
身為長子,孫策只能帶著父親舊部暫時投靠袁術棲身,等待時機成熟,再去找劉表報仇。
現在他被當做棋子,放到壽春來吸引揚州兵力,實非他所願,如果不是監軍袁蘊強烈要求他嘗試進攻壽春,他才不會進攻。
“主公,已探明壽春周邊情況,城池由陸康嚴防死守,鄭寶的援軍也到了……”
韓當匆匆走進帳內,向孫策彙報斥候打探到的最新敵情。
“韓叔,可是鄭寶親至?”
孫策問道。
他站了起來,如果是鄭寶親自到來,袁術的目的就達到了,而他即將面對的,會是更加艱難的局面——以三千之眾對抗名聲在外的揚州軍。
韓當看到孫策如此鄭重,心中頗為欣慰,他就怕孫策腦子一熱,就衝出去跟鄭寶來個你死我活。
他們這支軍隊,目前還沒有實力跟揚州軍硬碰硬。
當然了,來壽春的也不是鄭寶,而是統領揚州騎兵的大將,張多。
在韓當看來,張多此人武藝一般,能力一般,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但是卻能執掌揚州最精銳最珍貴的騎兵隊伍,這隻能歸結為鄭寶對此人的絕對信任。
在南方,騎兵就是大殺器,除了不能用來攻城,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就比如現在,有一支騎兵在壽春旁邊,他們哪裡還敢來?
得知陸康的援軍是張多,孫策逐漸平靜了下來,沒呢剛才那麼凝重了,同時他心裡有些許失落。
為什麼呢?
他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壽春,鄭寶一定知道,然而就派了張多過來,顯然是沒覺得他能對壽春構成威脅,說白了就是他孫策在鄭寶心裡,沒那麼重要。
“韓叔,既然陸康有援軍來到,我大軍後退二十里下寨,避其鋒芒!”
孫策吩咐道。
“那張多停在壽春後方,並沒有作出進攻姿態,後退二十里會不會傷及我方士氣?”韓當猶豫道。
“騎兵奔襲的威脅太大,在洛陽戰場已有前例,這個張多武藝一般,但騎兵就是那麼強,因為鄭寶給他們配了羌族人做教官,專門傳授騎術。”孫策說道。
討董之戰,揚州軍大展雄風,其中騎兵部隊最是亮眼,羌族教官之事,還是他父親跟他說的,當時孫堅最眼熱的就是鄭寶跪下的騎兵。
聽孫策這麼一說,韓當不再堅持,這三千人馬,是孫策的老本,真拼光了,他怎麼對得起已故老主公孫堅?
孫策派出斥候盯著張多的騎兵,發現張多沒有進攻的意圖,當即下令撤退,他麾下將士得知對方來了援軍,動作相當麻利,只用了平常拔營一半不到的時間久完成撤退動作。
袁術派來的監軍本來不同意撤退,當孫策說揚州騎兵來了,他跑得比誰都快,並且先一步到達紮營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