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渠帥彭脫,按照歷史上的說法,長社之戰失敗後,他帶殘部跑路,被朱儁和皇甫嵩一路追擊到西華地界。
波才因為招惹了朱儁,此時被重點照顧,追擊彭脫的任務自然就落到巢縣義軍的頭上。
作為義軍的首領,在此戰中,鄭寶表現得異常出彩,這也是兩位中郎將給他派發任務的原因。
強將手下無弱兵,讓鄭寶去追擊一支已經被嚇破膽的黃巾,誰都放心。
接到任務,自然不能含糊。
在鄭寶的命令下,巢縣義軍集結,往東南方向追擊殘敵。
由於斥候隊長鄭峰中箭,進城治傷,斥候隊長暫由張三擔任,帶領軍中斥候先行打探敵情,張多作為騎兵統帥,帶領騎兵緊隨其後追擊掩殺,鄭寶親自率領八百步足隨後跟進!
為什麼不是一千多步卒追擊?
因為巢縣義軍也有傷亡,傷兵需要人照顧,戰死的將士得有人收屍不是?
因為戰鬥還在持續進行,官軍還來不及打掃戰場,鄭寶留下一小部分人,先撿點便宜。
另一邊,彭脫帶領麾下黃巾亡命奔逃不止。
他沒敢跟著波才,因為波才後面一直有官軍追趕,代表朱儁的官軍旗幟迎風飄揚,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心裡壓力。
波才組織了幾次反擊,彭脫暗笑其天真。
手底下人什麼品行波才也知道,已經戰敗的情況下,膽氣喪失殆盡,反擊士氣如虹的官軍?那不是勇敢,而是送死。
所以在波才第二次阻止反擊時,他毫不猶豫帶著麾下人馬脫離大部分,徑直往東南方跑,那邊還有不少黃巾信徒,他還能收攏不少人馬,到時候再攻城拔地,壯大聲勢。
不能說彭脫膽小怕事,但是他的擅自行動,導致波才的反擊沒有足夠的堅挺,形同兒戲,幾次都被官軍擊破,人數是越打越少,精銳死傷殆盡,最後只能敗逃。
黃巾逃命的速度是極快的,但是兩條腿畢竟跑不贏四條腿。
張三挺給他家公子張多長臉的,沒多久便找到大隊潰逃的黃巾,並且一路尾隨,等張多帶著騎兵殺到,一個衝鋒下去,斬獲豐厚……
黃巾潰兵被騎兵衝鋒嚇破了膽,他們四散而逃,哪裡沒有馬蹄聲就往哪裡跑,早就忘記了該往那個方向逃命。
好些跑暈頭的黃巾一頭扎進鄭寶率領的步卒隊伍,每每上演自投羅網的好戲。
步卒人數不多,僅僅八百人,那些小股流竄的黃巾潰兵,鄭寶沒有下令追擊,他的目標是那些被張多衝散了幾百上千一股的黃巾。
那些一個兩個幾十個的黃巾小隊伍,他現在看不上,也沒有那個閒工夫去追。
黃巾流賊的清繳工作,日後自有朝廷指定特定的官員負責,他是揚州人,豫州的事情,輪不到他操心。
眼下最重要的是追到彭脫,其他的都好說。
抓彭脫,這是一份極大的功勞,朱儁和皇甫嵩既然讓給了他,那他就得接住不是。
隊伍行進中,一名巢縣騎兵從前方疾馳而來,向鄭寶求援!
說是張多咬住一支黃巾潰兵,人數不少,騎兵單獨吃不下,需要支援。
得到訊息,鄭寶立即下令跑步前進,支援張多。
能讓張多開口求援的,黃巾的數量不是一般的多,起碼得上千人,而且是有統一指揮的那種。
散兵遊勇不足為慮,怕只怕那種有統一指揮的,冷不丁來一下,張多手裡騎兵不多,一個個金貴的很,可不能隨意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