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府的收回,給了朝廷,甚至是全北宋人一針強心劑。
很多時候,文化優勢再來的自豪感,也抵不過軍事上‘弱勢’帶來的心理落差。
反而越是如此,北宋人就越是心焦,他們看不起些蠻夷,卻又被蠻夷打得縮手縮腳。
大部分的北宋人,資訊渠道,資訊能力差,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自己這邊即有錢,又是文明人,卻被野蠻人一直摁著腦袋羞辱。
朝廷也不會給他們解釋,就是說……北狄尚戰,這是未開化的通性。
其實這只是一個刻板印象,北狄雖然聽著人人皆兵,但那只是對北狄個體戰力上神化而已。
遊牧民族在戰爭的組織度上,在軍事專業化上,是無法與內部穩定的農耕大國相比的。
本理應如此的,可十分有錢,軍械戰備都高出北面兩個鄰居一個等級的情況下,卻常打不贏,那問題就肯定出在自己身上了,而不是對面。
陸森坐在蘇軾的面前,一邊喝著熱酒,一邊繼續說道:“文官不懂裝懂,拼了命壓制武人,打得贏才怪了。本能打贏的仗,都被文人搞輸。”
蘇軾有些尷尬。
自家親人,總說自己是大嘴巴,可這陸真人喝高了, 似乎說話更離譜。
而且他自己好歹也是個文人, 陸真人這是把自己都罵進去了。。
他端著酒,一臉愁苦,很想反駁,可又不敢反駁。
萬一惹這陸真人不高興了, 對方不給蜂蜜自己做菜調味了, 怎麼辦!
蜂蜜強身治病的效果固然好,可在蘇軾的眼裡, 遠沒有它用來調味的效果好。
很多需要些甜度的菜餚, 用這個蜂蜜調味,那做出來的菜, 真是吃了終身難忘的。
他端著酒, 想了好一會後說道:“那陸真人的意思是,只要不限制將門,那幾乎十拿九穩?”
“狄將軍南御越人時,雖然也有監軍, 可只是個年輕的公公, 名望太小, 不敢指手劃腳, 因此狄將軍即使帶著廂軍, 也能把那些所謂虎嘯山林的南越人, 打得聞風喪膽。”
蘇軾更是苦笑了。
狄青南下平叛時, 因為人人皆怕南蠻的惡劣環境, 毒雲蠱蟲, 生怕去了就回不來。有點名望,或者有大好前途的文人, 誰願意去。
所以狄青去平叛南蠻,解救廣州的時候, 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監軍的。
只是象徵性地派了個小公公過去隨行。
看著蘇軾臉上的苦笑,陸森又接著說道:“這次狄將軍解西安城之圍, 又奪回興慶府,也是沒有監軍的。打得多好!”
若是別人這麼說, 蘇軾就當他是說大話。
可陸森這麼說, 意義就不一樣了。
首先陸森現在名望極高,世間唯一半仙,龍圖閣直學士,自己也當過監軍, 他所說的話,即使是朝堂諸公、官家聽了, 也得深思,何況現在還只是從七品文官的年青人蘇軾!
蘇軾想了想,說道:“可是朝中諸公和官家,壓制武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有‘道理’,陸森嗤之以鼻:“要壓制武人也是可以的,可文人們和官家根本沒有用對方法。”
蘇軾大是好奇,急問道:“陸真人可有好法子?”
陸森笑道:“其實也不難。文人其實也有謀朝篡位的,比如說王莽,可為什麼不壓制文人呢?”
“因為文人相隱?”蘇軾的表情尷尬起來,他覺得陸真人似乎對文人有很大意見。
“這也是原因,但只是淺層原因。”陸森點點桌子,認真地說道:“真正的原因是,儒學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秩序!武人一般不習儒學,所以他們鮮少會有這樣的觀念,朝廷諸公, 歷朝帝皇明面看不懂,但其實內心都明白。”
這話說得有些直白了,但對於現在還不是官場‘老人’的蘇軾來說,卻是醍醐警醒之言。
甚至驚得他手中的酒杯都差點掉了下來。
蘇軾身體下意識前傾,雙眼冒光地問道:“陸真人的意思是……讓武人也讀聖賢書?這不太可能吧。”
若是能讀聖賢書,誰還做武人啊。
沒看同為將門的曹家,都已準備成耕讀世家了。
陸森搖頭說道:“所以說你們腦了沒有完全放開。既然文人有太學府,為何不能給武人設過軍校呢?”
嗯?
這想法,著實是出乎蘇軾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