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牛虻有意志力,就能征服一頭優柔寡斷的牛。
——尼科斯·卡贊扎基斯(希臘政治家、作家、詩人)
普拉蘇斯國王意識到愛西尼部落已經徹底分崩離析的時候,他卻是沒有能力再去整合他的愛西尼部落了,更沒有實力去降服那些選擇背叛他的愛西尼部落的將領權貴們。
因為在背叛他的人中,最有實力的正是他自己的長子,其他的人也都是他自己曾經視作心腹的將軍們;面對這些人的背叛,急怒攻心的普拉蘇斯在氣的吐血之餘也只能黯然神傷了。
此時還掌控在普拉蘇斯手中的愛西尼部落殘部,根本就沒有實力繼續向倉羅河西岸的諸部落進攻了,這場持續了五年之久的戰爭終於在愛西尼部落四分五裂以後結束了。
放棄進攻倉羅河西岸諸部落以後,普拉蘇斯率領還忠於他的戰士們開始往東回遷,意圖重新恢復愛西尼部落最鼎盛時期的統一;可惜,普拉蘇斯日漸老邁的身體沒有熬得到他率部回遷成功。
就在普拉蘇斯率領其麾下的戰士們回遷到一半的時候,接連受到數次沉重打擊的普拉蘇斯在行軍途中去世了;唯一留在普拉蘇斯身邊的幼女布狄卡,成為普拉蘇斯親口委任的愛西尼部落女王。
所有還忠誠於普拉蘇斯的戰士們,都在普拉蘇斯去世以後,宣誓向新的布狄卡女王效忠,就連普拉蘇斯麾下最驍勇善戰的將軍艾格斯,也堅定不移的站到了布狄卡女王的身後。
但年僅十六歲的布狄卡女王又怎麼可能承擔得起愛西尼部落正統繼承人的重任呢?不是她沒有那個能力,而是她的哥哥們根本不會給她這樣的機會!
在普拉蘇斯生前叛離的兒子們,在普拉蘇斯死後都紛紛加冕為愛西尼部落的新王,整個愛西尼部落徹底的四分五裂了,並且進入了四王三將的混亂時期。
毋庸置疑,在這四王三將中是有布狄卡女王這一勢力的,而且布狄卡女王還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這七股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股,誰讓她擁有最至高無上的正統性呢?
從布狄卡繼任愛西尼部落女王開始,她就對自己父親留給自己的愛西尼部落殘部進行了整編改造;原本的回遷計劃被布狄卡無限期擱置下來,她帶著忠誠於自己的戰士和人民就地駐紮了下來。
除了安排自己治下高達二十萬的人民們開闢新的土地以外,她還將自己麾下超過五萬人的戰士全部交給了忠心耿耿而又能力出眾的艾格斯進行統帥,而她自己則只留了一支普拉蘇斯留給她的精銳騎兵軍隊,那是一支由一萬愛西尼部落最精銳的騎兵組成的軍隊。
接下來的數年時間中,布狄卡成功的在這片土地上站穩了跟腳,並吸引了無數不堪內戰殘酷的人民和戰士加入到她的勢力之中,她的勢力也是日漸強盛起來。
可惜好景不長,當布狄卡的治下人口達到三十萬,戰士數量高達十萬之眾的時候,她的勢力終於引起了她的哥哥們的關注,她那三位自立為王的哥哥都想要透過拉攏布狄卡的方式擴張勢力。
不過精明強幹的布狄卡女王可不是善於之輩,她根本沒有理會自己三位兄長的花言巧語,更沒有絲毫將自己的勢力併入其他勢力的意思,甚至她也雄心勃勃的想要重新統一愛西尼部落!
核心利益的衝突是不可調和的,布狄卡女王的三位兄長意識到不可能拉攏她以後,就秘密地聯合在了一起,想要共同瓜分佈狄卡女王的人口和戰士。
普拉蘇斯死後的第七年,他的三個兒子聯手發動了針對於他女兒的戰爭,猝不及防之下的布狄卡女王遭受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失敗,超過三萬戰士投降和兩萬戰士戰死的殘酷現實,讓只有二十三歲的布狄卡認清了自己三位兄長的真面目,也讓她明白了所謂親情在權力面前的脆弱。
值得慶幸的是,布狄卡女王本人在其麾下精銳騎兵們的拼死護送下好歹是殺出了重圍,再加上艾格斯從營地中帶出來的五萬戰士和十餘萬民眾,布狄卡女王的統治基礎還在。
大敗以後的布狄卡女王只得放棄了自己部落的營地,開始一路向西逃竄而去,她那薄情寡義的三位哥哥在得到了她治下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後,就樂滋滋的返回各自部落的營地了。
從愛西尼部落七股勢力中的最強勢力,到愛西尼部落七股勢力中的最弱勢力,布狄卡女王只用了一場戰鬥就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此時她連自保的實力都已經幾乎沒有了。
為了東山再起,布狄卡女王決定再次走一遍自己父親當年的老路,那就是繼續向倉羅河西岸的諸部落發起進攻,透過征服倉羅河西岸的土地來擴大自身的實力。
倔強的布狄卡女王就不相信倉羅河西岸的諸部落還和七年前一樣團結,她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的征服倉羅河西岸的土地,就算是艾格斯的堅決反對也不能改變布狄卡女王的決定。
於是布狄卡女王就帶著她慘敗後的軍隊和民眾往倉羅河靠近了,為了事先查明倉羅河西岸的情況,她在進軍倉羅河的途中就命令艾格斯派遣了數隊騎兵提前去往倉羅河西岸進行偵察。
而其中的一隊騎兵則是與白峰親自率領的帕提亞弓騎兵相遇了,並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遭遇戰,當撤出戰場的騎兵們將這一情報帶回布狄卡女王身邊的時候,她卻是看到了新的希望。
那些愛西尼部落的騎兵自然可以察覺到羅馬城的軍隊與正常蠻族部落軍隊的區別,他們將這一情況詳細稟報給了布狄卡女王,布狄卡女王覺得這完全就是上天賜予她的良機啊!
羅馬城的軍隊肯定不是蠻族的軍隊,那就意味著羅馬城的軍隊是來自於文明世界的軍隊;既然如此,布狄卡女王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打著對抗外族的名義來爭取倉羅河西岸諸部落的支援。
有了這樣的決斷以後,布狄卡女王一邊繼續率領著自己麾下的軍隊向倉羅河進軍,另一邊則是派出自己麾下的騎兵部隊前往倉羅河西岸諸部落,聯絡他們一起對付新出現的羅馬城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