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晚,下章只能先更亂章,大家早點休息!)
西北總督署某大廳內,一眾文武高官,皆跪於“電話”前。
總督羅倫,北地鎮守太監張興,錦衣衛指揮使蘇楚雲跪在最前方。
只因皇帝的旨意, 要由他們三人分別完成。
匈奴人東撤這件事,大廳內眾人全都知曉,也都分析了其後果。
所以當趙延洵旨意傳來,在場眾人並不意外。
“臣等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羅倫領銜山呼,在場官員盡皆高呼。
眾人起身後, 羅倫沉聲道:“諸位, 時局動亂,邊關不穩,吾等食君之祿,則應實心任事,方不負皇上重託!”
眾人連連點頭,個個都表了忠心,拍著胸脯說會做好本職工作。
警示了眾人,羅倫便讓他們退下,大廳內只剩蘇張二人。
“兩位就依聖諭,各自行事吧!”羅倫平靜道。
接下來,三人又商議了一番,然後他們才各自散去。
蘇楚雲要回去制定策略,打探出匈奴東撤的真實原因;張興要到北地郡西北,去向禁軍諸將傳達皇帝旨意。
而總督羅倫,他要吩咐天御關嚴加戒備,還要下令斷掉送往匈奴的糧食和武器。
晉朝三個方面一起發力,其中停運糧食影響最大,只停了一天匈奴人就找上門來。
天御關外, 倉蘭王打馬靠近, 在他身後跟了五名護衛和一名翻譯。
“匈奴倉蘭王,有話要問天御關守備將軍!”
停了糧食,為的就是讓匈奴人上門,讓他們自己解釋明白。
“你要問什麼?”張子明大聲喊道。
作為總督署參軍,他被羅倫派到了天御關,專門負責和匈奴人溝通。
“昨日該交的糧食,為何你們沒有送出來?難道你們要背棄兩國盟約?”倉蘭王大聲質問。
聽到這話,張子明直接反問:“你們左賢王,為何要東撤?”
“打仗行軍,東南西北都可走得,這有什麼不對?”倉蘭王回道。
實際上,得知己方主力後撤,倉蘭王也無法理解,畢竟左賢王禺山還打了勝仗。
這是因為,倉蘭王遠離中樞,很多訊息他都無法得知,所以才會看不明白。
當然了,不管心中多麼不理解, 為己方做正義的辯解,是作為一名“外交”人員的基本功。
見倉蘭王不說實話,張子明乾脆明言道:“當初兩國簽訂盟約, 是讓你們匈奴替我大晉頂住西蠻,如今你們南方諸部後撤,把天山郡暴露給西蠻,你們就對得起兩國盟約?”
明言斷糧內情,讓匈奴明白晉朝意圖,並對此儘快做出回應,乃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這個時候拐著彎兒說話,很容易產生戰略誤判,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你立刻去見你們單于,當讓他對此做出解釋!”
“言盡於此,你們回去吧!”
說完這些話,張子明直接轉身離開,那叫一個乾脆利落,任憑倉蘭王呼喊都無濟於事。
“大王,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當然是儘快派人返回王庭,向大單于稟告情況!”倉蘭怒罵道。
隨即他們一行打馬離開,也帶走了前來運糧的車隊。
“張大人,你說這匈奴人到底什麼意思?是真的扛不住了,還是想拖我大晉下水?”孟海忍不住問道。
谷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