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宮內格外安靜,趙延洵等待著大臣們的回答。
對此大臣們心中反對,但一個個卻不敢明言,所以眾人都無聲抗議著。
見眾人不說話,趙延洵也有些遲疑,並反思這樣做是否正確。
可這不想還好,仔細權衡後趙延洵更堅定了想法,西北他是無論如何要去的。
為了保證西北防線穩固,趙延洵還會往西北調派更多兵力,不親自統兵去他實在不放心。
“諸君,朕意已決,你們非要朕為難嗎?”趙延洵沉聲反問。
見眾人還是不發聲,趙延洵目光掃向了陳關二人,說道:“樞密院聽旨!”
這便是正式下旨了,趙延洵具有絕對權威,兩位樞密使只得行禮聽旨。
“著樞密院從各都司,抽調兵力五萬北上天山郡佈防!”
現如今,朝廷下轄有十五個都司,除了北地隴右兩個都司,餘下十二個都司有戰兵三十七萬多人。
西北危機到現在,敵軍的強大越來越突出,趙延洵今日總算忍不住調兵了。
三十七萬調走五萬,各地都司還有三十多萬兵力駐防,外加駐紮餘各地的禁軍,在趙延洵看來維持穩定不成問題。
當然了,促使他下定決心抽調兵力,最關鍵的一點是朝廷財政寬裕了些。
這都得益於今年秋收後,朝廷把能徵的稅收上來,可以調派物力財力變大,國內矛盾自然緩解了許多。
“臣等領旨!”
緊接著趙延洵又補充道:“這次抽調的衛所,不調明武司受訓軍官所部!”
這些經過“培訓”的人,趙延洵要信得過一些,所以他要把這些人留在地方,替他看著那些心有不軌之人。
至於沒受過訓的,調去西北用一陣子,趙延洵覺得會變成信得過的人。
“成卿……”
“臣在……”
手指的敲著桌面,趙延洵平靜道:“稅制改革先放放,你下去後召集各部,準備大軍所需糧草器械!”
“要保證西北儲存的物資,至少可以維持大軍三個月!”
“臣領旨!”
如今內閣四位大臣,在京有陸朝文和成文光,但趙延洵明顯更信任後者。
“好了,此事就一定了,往後你們要……”
把基調給定好了,接下來趙延洵又吩咐了一些事,都是這段時間他還在京要完成的。
如今已到九月下旬,樞密院調兵差不多要個把月,趙延洵打算最遲十一月啟程北上。
送走了一眾官員,趙延洵眼下還有件事,便是如周承平所說,下旨神馳西北總督署和禁軍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