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在進行完一切整編事宜,並將俘虜的民夫潰兵全部遣散後,趙延洵終於下令主力往東開進。
所謂遣散民夫潰兵,其實是不太準確的說法。
這裡面的大批人,只有幾萬人選擇返鄉,其他人都願意留在河內郡,等待秋收後再行回鄉。
而現在返鄉的百姓和士兵,對趙延洵也非全無用處,而是會成為他的宣傳員,讓更多人知曉他雍王的仁德。
這幾天,他的實控人口一直在增加。
只不過在一階系統鎖定後,二階系統功能也產生了調整,必須要新增滿十萬人,他才能對部下進行升級。
七八萬大軍往東行進,前後綿延了十幾裡,可一路上並未遭遇任何抵抗。
朝廷那兩支騎兵,已早早撤回了濟水以西,並不敢出兵襲擾。
顯然,朝廷方面是打算龜縮起來,組成銅牆鐵壁般的防線,將雍軍全部擋在濟水以西。
大軍行進間,趙延洵只帶著殿前衛的四百號人,前後遊走在軍隊間。
如今正值盛夏,天氣炎熱無比,每日行軍的路程不是很長。
從東河府到濟水,差不多有兩百里路程,大軍行進差不多要四天。
當然可以更快,但會導致大軍疲憊,這是沒有必要的。
河內郡東部包括京畿郡在內,基本上都是平原,雖然更適宜栽種糧食,卻不利於軍事防守。
在失去了鎮西關之後,除了幾條河流,京城以西根本無險可守。
沃野千里,風吹麥浪,卻是一片好風光。
打馬走在官道上,趙延洵目光掃向麥地,對一旁的河內巡撫王世偉說道:“看這光景,今年必有大豐收!”
經過那晚“燈光秀”,王世偉和其他官員一樣,順從天命歸順了趙延洵。
接下來的秋收,將會由這一批官員來組織,為雍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而有了這些糧食,趙延洵拿下京城後才能穩定人心。
系統能兌換的糧食,支撐十萬大軍所用都比較費勁,更不可能養活京京畿郡內百萬人口。
無論趙延洵把自己包裝得多麼神聖正義,如果下面人連吃飯都成問題,那他也別想有什麼好名聲。
更危險的是,沒有糧食會餓死人,又會在京畿附近引起動亂,不利於他整合一切力量,在全國範圍內恢復秩序。
沒錯,趙延洵此刻心中所慮,已經不只著眼於京城的朝廷,而是以全國形勢整體考慮。
西南反叛,南邊的分裂傾向,都讓讓他感到有些棘手。
這時王世偉在一旁說道:“殿下,雖有大豐收,但也得麥苗長成!”
“什麼意思?”趙延洵回頭問道。
只聽王世偉說道:“此番大軍東進,踩踏了不少麥苗,還望殿下明鑑!”
“竟有此事?”趙延洵目光掃向王世偉等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