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天氣陰冷。
承天門外,大批皇親、勳貴和官員,正列隊往皇宮內走去,今日乃是半月一次的大朝會。
今日參與朝會的人,足足有五百多號人,行進間秩序井然默不作聲。
在參與朝會之前,所有人都知曉朝會內容。
內閣六部以及在京各衙門,聯合上奏請趙延洵繼皇帝位,於是趙延洵定下今日公推嗣君。
嚴格來說,他這樣完全是多此一舉,但趙延洵卻要做好最後的面子工程。
推翻了趙維隆和他的支持者,除逆賊這句口號實現了,將大晉各郡納入實控狀態,意味著靖國難他也完成了。
直到現在,至少表面上,趙延洵仍是出於公心做事,而未表現出對皇位有半點兒覬覦。
從七月到現在,趙延洵愣是把事辦完了,才正式提起皇位歸屬,官員勳貴們也很佩服他的忍耐力。
進入大安門,前方便是皇極門此,門前廣場就是舉行御門聽政的地方。
廣場足夠寬闊,容納幾百號人毫無問題。
在禮官引導下,藩王勳貴居而立,各部官員居右而立。
前方皇極門臺基上,已經擺放好龍椅書案,另有侍衛儀仗和太監侍奉。
眾人全都耐心等待,心裡卻盤算著,一會兒該怎樣表現。
當然了,對此事最熱切的, 自然是來自隴右的官員們, 如今他們都身處各部衙關鍵位置。
“一會兒若殿下不應,我們絕不能輕易放過,不管用什麼法子……今天這事兒必須得辦妥!”
說這話的,乃是入內閣當差, 本該在江西查案的成文光。
這廝為了參與今日朝會, 特地接了送犯入京的差事,堪稱小材大用的典範。
“什麼法子都能用?太出格的話, 會不會太……”
成文光當即打斷:“你我這些人, 乃是殿下簡拔,若是我們不豁出一切, 殿下還能指望誰?”
“正是……正是!”
成文光的話反過來理解, 就是說如果趙延洵不當皇帝,他們這些人全都得玩完。
他們連退路都沒有,又豈能不豁出去。
當然了,成文光會有此想法, 是因為他從最不利的角度思考問題。
但實際上, 皇極門們前大批官員, 其實非常羨慕他們如今境遇。
畢竟, 趙延洵還沒做皇帝, 這些從隴右出來的官員們, 就已經走上了朝廷和地方的樞要位置。
未來, “隴右系”官員必定前途無量, 而其他才是真的要豁出一切, 才也可能走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