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洵來到了京城南面,這裡已經給他搭建好了營帳。
按照他的要求,這處營帳距離城牆,只有區區五百米。
此刻,營帳內正在議事。
除了武官列席,營帳內還有十幾名歸降文官,其中就包括有王兆林。
說來也是好笑,趙延洵身邊過多的歸降文官,讓遠在隴右的文官們,產生了極為強烈的危機感。
這些人作為原始“股東”,一心想著利用從龍之功,最後能夠加官進爵,位列中樞。
可現在,這些歸降的官員,環繞在了雍王身邊,等於佔據了隴右官員們的位置。
所以,隴右的官員們由右長史成文光領銜上奏,請求入關輔佐趙延洵。
只而趙延洵在深思熟慮後,同意了成文光的請求,讓長史司各衙門整體搬遷。
隴右和北地的事務,由巡撫衙門和都司負責,如今正處於交割階段。
趙延洵之所以同意成文光的請求,是因為他需要一股絕對忠誠的力量,來制衡大批次投靠的文官。
簡單來說,對這些歸降的文官,趙延洵心裡是不大信任的。
這些牆頭草自私貪婪,欺上瞞下的事兒難保會發生,要把這幫人給利用好,著實不是件容易事。
現在他的視野,已經是放眼天下,而非是一地藩王。
“都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如今京城已是囊中之物,你們在這裡圍困了好幾天,可有攻城之策?”
實話實說,趙延洵的這個問題,在場這些人都認真想過。
打造攻城器械自不必說,而關於如何攻心,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只聽陳玉和說道:“王爺,臣以為……可直接向他們喊話,告訴他們投降才有活路!”
這話不消陳玉和說,在場這些位指揮使,幾乎全都是這樣在做。
攻城攻心的道理,他們自然都懂得。
所以在陳玉和話音落下之後,眾人七嘴八舌都說了起來,現場情況顯得格外激烈。
“好了,你們做的孤都知道了,但還是差了些火候!”
目光掃向眾人,趙延洵平靜說道:“你們傳令下去,讓手下人向城內喊話!”
“就說我要見我那位大侄子,若是他還顧及城內軍民生死,就到城牆上來……聽九叔跟他講講天下大勢!”
“殿下的意思,是要和偽帝面談?”王世偉忍不住問道。
趙延洵笑著說道:“聊聊也沒什麼不好,若是我那大侄子不現身,反倒落了氣勢!”
這時陳玉和問道:“王爺,您何時何地與那偽帝談判?”
趙延洵答道:“就明天上午,正陽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