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軍各衛所,陸續乘船渡河,到岸列陣後便投入戰鬥。
而另一邊的朝廷軍隊,在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適應”後,也全都被組織起來進行作戰。
雍軍渡河的四萬五千餘眾,和朝廷拼湊的十三萬大軍,在漢水以東十五里寬範圍內,你來我往打得極為激烈。
雍軍渡河兵力雖少,但都是一等一的精銳,所以依然能頂住壓力,持續往前推進。
本來朝廷戰線是往西凸出,此刻已被打得向東凹陷進去。
雍軍攻擊力度極大,這讓頂在最前線的禁軍士兵苦不堪言,他們如今已有了極大傷亡。
揮刀親手斬殺幾名逃跑士兵,虎賁右衛指揮使大吼道:“誰若再敢後撤,定斬不饒!”
和他一樣,指揮使一級的軍官,此刻都帶著親兵在督戰。
當然了,身處於軍陣後方,能最大程度上保證他們安全,更方便他們指揮軍隊。
仗打到這一步,其實也沒啥可指揮的,雙方在戰場上就是正面硬撼。
也就是朝廷兵力眾多,而且組織調動非常迅速,才能撐了這麼長時間。
朝廷軍政後方五里處有一處山坡,此刻正有數十騎駐馬於此。
西線軍團主將張安,此刻表情凝重看向前方。
他這裡地勢較高視野開闊,外加此時天光大亮,對前線情況能有清晰掌握。
仗打到這一步,眼看著大軍頹勢已現,張安心裡已經急得不行。
他才上任大將軍之位十來天,指揮大軍的癮都還沒過夠,就遇上了這檔子事。
一但兵敗,他張安少不得自裁謝罪,如此可減皇帝之怒,給自己家人求一條活路。
此時,張安很羨慕被罷官的盧立清,至少不用承擔兵敗的責任。
是的,張安在心底也認為,即使仍由盧立清任主將,也改變不了朝廷兵敗的結局。
既然敗勢已現,就該考慮敗了之後怎麼辦,張安要盡己所能把朝廷損失降到最低。
就在這時,有一騎飛速趕來,正是張安派出的探馬。
“大將軍,北端安雲衛遭遇猛攻,眼下正在潰敗!”
聽到這話,張安目光掃向北端,果然看到那邊軍陣崩潰,旗幟橫倒軍卒四散逃離。
一個點崩潰,如果不能迅速控制局面,將可能導致全線大崩潰。
而此刻,張安還沒想好接下來怎麼走,以至於他不知該如何決斷。
幾息之後,本能讓他覺得應該先穩住局面。
“傳令驍武衛,大力襲擾雍軍追擊,並派人擋住潰兵,把他們全部趕回去!”
“是!”
安雲衛本來只有兩千衛所軍,後期被盧立清補了三千民夫,成為一個滿編千戶所。
可這樣操作,並未使安雲衛戰鬥力上升多少,反而加大衛所的管理難度。
打打順風仗和屯住防守還行,一但打起如今這般硬仗,那就有一觸即潰的可能。
之所以撐到了現在,是因為他們處在邊緣位置,而且還有禁軍驍武衛策應。
有句話叫兵敗如山倒,戰場上本就牽一髮而動全身。
張安可以叫驍武衛策應安雲衛,可頂在最前面的虎賁衛神武衛和武驤衛,又能讓誰前去策應?
沒等張安想出接下來怎麼走,山坡下又有十幾騎飛速敢來。
來人是虎賁右衛指揮使段靜禎,此刻他的甲冑上沾有血跡,給他平添了幾分煞氣。
打馬來到張安面前,段靜禎當即道:“大將軍……我軍頹勢已現,弟兄們如今不過苦苦支撐,望大將軍早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