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肅穆站立,大殿內寂靜無聲。
等待良久,只聽大殿兩側樂起,便見趙延洵在太監們簇擁下,從屏風後出現在眾人眼前。
和幾日前所見的悲慼相比,此刻的趙延洵神色堅毅,一如眾人印象中的樣子。
隨著趙延洵的寶座上就位,在場大臣盡皆叩首參拜道:“臣等叩見殿下!”
趙延洵沒有叫起,而是表情嚴肅說道:“宣詔吧!”
只見霍安上前兩步,從一旁小太監托盤中拿起一份卷軸,這便是今日的詔書。
一旁,林全眼中滿是羨慕,他也想來宣讀此份詔書。
“大王詔命……”
眾人跪伏於地,等待著霍安繼續往下念。
“昔我父皇,龍飛淮甸,汛掃區宇,仁風義聲,震盪六合,曶爽闇昧,鹹際光明……”
誇一誇自己的老爹,表達對先帝的尊崇,這也算是應有之義。
“逆侄惟隆,財狼之心,蛇蠍之行,弒君殺父,矯詔嗣位,竊據大業,實為不忠不孝之賊!”
不忠不孝,這是趙延洵扣出的第一頂帽子。
緊接著,霍安接著念道:“逆賊竊國以來,更改憲章,戕害諸王,放黜忠良,崇信奸回,天變於上而不畏,地震於下而不懼,鬼物亂世而不修德,實乃不仁不義之徒!”
“上蒼有德,生民有感……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賊,雖萬死難贖其罪!”霍安語氣越發有力。
在當下這世道,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都佔齊了,這人就是大奸大惡到了極致。
別說做皇帝了,就是當個普通人,都得被人用唾沫淹死。
“孤為先帝親子,祖有明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王得興師討之!”
聽到這裡,眾人越發興奮起來,終於是提到這一茬了。
緊接著,霍安負眾人所期念道:“祖宗之所訓,萬民之所期,百官之所請……此乃天命!”
這話的意思是,趙延洵不只是因祖訓,還是因百姓和官員的期許,才最終做出了決定。
“孤願奉天命,舉兵以誅逆賊,以靖國難!”
“此詔……太安二十六年四月十八!”
雖然已經知道,現在是靖平年號,但趙延洵不可能用這玩意兒,所以詔書還是用的太安紀年。
霍安收起詔書之際,眾臣盡皆叩首道:“臣等奉詔!”
只見趙延洵從寶座上起身,朗聲對眾人道:“諸位愛卿……從即日起,誅逆賊,靖國難!”
這是一句戰鬥口號,具有非常強大的正義性,自然也有極強的號召力。
“誅逆賊,靖國難!”
第一個跟著喊口號的,是侍衛司千戶高正安。
這個時候,誰相應口號越迅速,就證明誰最忠心,高正安毫無疑問拔得頭籌。
“誅國賊,靖國難!”
有了他第一個帶頭,其他武將也都跟著喊了起來,喊口號在軍中並不少見。
隨著武官們興奮起來,相對“守禮”一些的文官,也都跟著喊起了口號。
大殿內這一幕,深刻詮釋了君臣一心,更展示了什麼叫利益共同體。
從決定起兵這一刻起,他們就是聯絡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殿之內,唯有左長史周承平,此刻保持了冷靜,未跟眾人一起喊叫。
但他僅一人,完全被掩蓋在興奮的人群中,一點兒都不起眼。
【第三卷西北王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