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峰縣到大河北岸的碼頭,需要跨過大半個天金府,距離差不多有一百多里。
從太陽西斜時開始趕路,趕到大河岸邊已是夜幕降臨,前後用了一個半小時。
在趕路過程中,趙延洵順道檢查了天金府的喪屍清理情況,總體來說做得很是不錯。
他們一路趕來,雖不時能遇到喪屍,但基本沒有形成屍群,所以他們才能暢行無阻。
否則這一百多里的距離,恐怕走到半夜都不一定能走完。
看著遠處的燈光,趙延洵便知是碼頭的人來接,於是又加快了腳步。
遠處的燈光是手電發出,所以趙延洵一眼認出了對面身份。
他雖能認出對面人,可人家卻不知來者是誰,所以拿起手電照向了官道上的來人。
於是官道上響起了胡大彪的呵斥聲:“混賬……把燈放下去些,王爺來了!”
對面一聽果然是趙延洵來了,於是紛紛放低了手電。
眼見趙延洵靠近,迎接眾人跪迎道:“叩見殿下!”
勒住韁繩,待胯下駿馬停歇下來,趙延洵看向為首官員,問道:“你是何人?”
地上官員稟告道:“回稟殿下,臣庫管所河北糧倉大使張揚!”
“起來吧!”
“謝殿下!”
“河面封凍,可否渡江?”
張揚答道:“回稟殿下,河面已陸續解封,需得乘船渡河!”
趙延洵本以為,河道還處於冰封狀態,結果已經開始解封了。
趙延洵又問道:“依你估算,河冰融化還得多久?”
張揚答道:“回稟殿下,恐怕也就在這幾日了!”
“走吧,先渡河!”
“是!”
兩艘大船停在岸邊,可以輕鬆裝下他們幾十人。
夜晚行船本來危險,但有探照燈一切都不是事兒,在趙延洵上船之後便開船了。
大河之上寒風呼嘯,在讓眾人深感難受時,也助力了船的行進速度。
只用了十幾分鍾,船就停在了北岸碼頭。
經過一兩個月完善,碼頭旁已修起了幾個大貨倉,並配有完整的防護措施。
說是碼頭貨倉,其實此處也是個小型軍事基地。
駐防此處的,乃是天金衛的一個百戶所,就是他們守著這裡的大批糧食。
一百人的兵力,守著這裡的大批糧食,聽起來似乎很不保險,畢竟北地的“敵軍”實在太多。
北地敵軍多確實不假,但北地的喪屍更多,大軍想要調動很難,而且很容易被發現。
禁軍渡河作戰之所以沒被發現,是因為避開了喪屍密集區,但碼頭所在的位置他們沒法兒避。
若真有人偷襲這裡,要嘛從屍群裡殺出一條路,要麼再度從天金府繞路,而目前看來這兩條路都不可能行。
到了碼頭上,趙延洵沒著急去倉庫觀看,而是讓部下眾人各自歇息。
第二天一早,趙延洵起身吃了早飯後,才在張揚陪同下進了貨倉。
麻袋裝的糧食整齊擺放著,每袋差不多是一百斤,一個貨倉差不多有兩千石。(一百斤等於一石)
走在糧食間,只聽張揚介紹道:“殿下,如今碼頭四個貨倉,有存糧將近一萬石!”
趙延洵問道:“給北地都司的糧,已送出了多少?”
張揚答道:“回稟殿下,已輸送了三批,加起來有七百多石……”
北地都司已和王府媾和,為表合作誠意所以雍王府開始送糧,到如今也不過送出七百石,這點兒糧食作用基本不大。